臨期、過期食品一直是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難點問題。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食品經營戶體量大,市場交易旺盛,網紅臨期食品售賣店也在逐漸興起,加強配套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為此,瑯琊區市場監管局不斷探索,積極作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積極探索,推行“三統一、一公示”監管模式。一是統一要求,經營者需在顯著位置張貼臨期、過期食品管理制度,指定專人每日進行自查,并對臨期食品進行清理,將其分揀至獨立貯存區域,發現過期食品,立即下架。二是統一標志,劃分專區,設置“臨期食品專區”指示牌,做出“本區域食品為臨近保質期食品,請在保質期內食用”的醒目提示,在商品外包裝二維碼附近張貼“臨近保質期食品”的小標簽明顯區分,散裝熟食明示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三是統一臺賬,建立過期食品銷毀記錄臺賬。對過期食品分類清點并登記造冊,詳細記錄過期食品名稱、數量、處理方式,安排兩名以上工作人員現場操作并記錄影像資料。四是一項公示,每周在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公示巡查和銷毀記錄,自覺接受消費者監督。
示范帶動,強化食品經營企業自律意識。率先在全區白云、蘇果、大潤發、興客隆、利群時代等大中型商超開展了放心消費創建、星級店鋪評選和放心肉菜超市創建、放心超市自我承諾工作,并打造了大潤發超市臨期、過期食品處理樣板示范點,以此向各類型食品經營戶進行推廣。后期,又組織全區百余家小微超市、散裝熟食經營戶分批進行現場觀摩學習,尤其注重規范現場制作的散裝商品標簽標識和臨期、過期食品的登記處理。
分類監管,指導經營者建立電子提示臺賬。瑯琊區指導企業建立電子臺賬,依靠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管理的效能。在進貨時,經營者完整記錄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供貨者聯系方式、數量等信息。小微經營者通過電子表格排序功能,可篩選出臨期、過期食品;大中型超市使用電子臺賬管理軟件,每日自動比對,出現臨過期食品特別提示。食品臨期時,管理人員依據提示向前臺人員發出通知,及時做好貨品整理、促銷;食品到期時,管理人員及時通知做好清柜、下架、銷毀、建檔等事宜。
緊扣風險,提高臨過期食品專項清查行動力度。重點圍繞面包、牛奶、醬鹵肉、檳榔等短保商品,每日對大中型商超過一遍,按進度對城鄉接合部、住宅小區周邊、交通樞紐附近各類食雜店進行全覆蓋檢查,明確餐飲環節和食品流通環節經營者對臨期、過期食品專區、消費提示、處置登記臺賬和影像資料保留的具體要求。在持續高壓態勢下,食品經營者自我管理意識逐漸增強,目前已查處銷售或使用過期食品案件10余起,罰沒金額5萬元。
(周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