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2023年第3期(總第13期)中國藥谷院士專家大講堂成功舉辦。圍繞“中醫藥守正創新突破與展望”主題,來自國內科研院所、知名企業和醫療機構的多名專家學者從臨床應用、產業發展、政策導向、學科建設等多維度展現對中醫藥守正創新的思考以及科研突破的最新成果,探討中醫藥振興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國醫大師及院士專家們現場精彩演講贏得與會者陣陣掌聲,多家媒體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超過33萬人線上觀看。
大興醫藥基地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申海成在致辭中表示,一系列中醫藥科技創新投入和重磅利好政策,讓中醫藥事業迎來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機遇期、黃金期。大興醫藥基地現代中藥板塊實力穩健,園區中醫藥產業鏈創新生態不斷完善,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名醫堂工程加快布局,首醫大科技園、北京首兒藥廠、廣安門醫院院內制劑逐步產業化。期待更多企業、社會資本、有識之士來大興區投資興業,合作共贏。
(資料圖)
會上,大興區副區長蔡小軍分別向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首都國醫名師、中國中醫科學院榮譽首席研究員翁維良,法國國家藥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林瑞超頒發“中國藥谷專家委員會”顧問聘書。
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榮譽首席研究員翁維良首先開講,主題為“新時代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傳承與發展”。翁老是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心臟病的大家,他講到“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經驗傳承研究課題”是“十五”后期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中醫藥療效及安全性基本問題研究”項目中最為重要的課題。他詳細闡述了帶領團隊開展全新的研究型繼承工作的歷程,并以最新科研成果為例介紹了如何開展以難治病為主的長時醫案研究,以及基于長時醫案開展真實世界研究?;A研究團隊、臨床研究團隊、臨床評價團隊三方長期以來已在傳承創新研究方面形成深入合作,多輪驅動,助力傳承創新。
法國國家藥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林瑞超做了題為“‘三結合’新周期下關于中藥產業發展的若干思考”的報告。他在報告中介紹了中藥產業發展概況,如何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中藥創新研發,提出了“中醫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以藥為始,中藥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觀點,并就中藥產業發展問題表明自己的思考和觀點。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中藥監管研究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王停以“基于新法規下的中藥創新藥研發策略”為題,介紹了中藥注冊管理改革背景、中藥注冊分類改革,對《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進行了解讀,并就基于新法規下的中藥創新藥研發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分享了蘇合顆粒的研發案例。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所長李梢以“大數據與AI時代的中醫藥研究探索”為主題,介紹了中醫藥網絡藥理學,以及通過建立中西醫表型-組織-細胞-分子-中西藥物多層網絡關聯的系列算法,在我們機體內部“黑箱”建立起中西醫藥分子網絡導航的UNIQ系統。這在未來將有助于探索中西醫藥研究新模式,創建中醫藥研發預測評估體系。
在中醫藥文化大會執行秘書長趙華芳主持的高端對話環節,法國國家藥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林瑞超,中國中醫科學院醫療保險辦主任桑志成,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中藥制劑室主任鄭蕊,北京同仁堂集團研究院副院長遲玉明等嘉賓圍繞“中醫藥守正創新突破與展望”這一主題,結合自己所在領域,對中醫藥的創新發展暢所欲言,表達各自的觀點,對未來中醫藥突破的方向進行展望。
作為北京市中醫藥產業的重要區域,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聚集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所等國家級機構;中藥老字號同仁堂、中國中藥、以嶺藥業、聯馨藥業、五和博澳等中藥龍頭企業在中國藥谷實現快速發展;參松養心膠囊、連花清瘟顆粒、人工麝香等中藥重磅品種在這里誕生。
中醫藥事業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近年來,中國藥谷積極對接中醫藥創新資源,加強產學研醫緊密協同,打造中醫藥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的沃土,加快中藥高端化創新發展,園區中藥板塊發展迅速?;?ldquo;醫藥·科技+金融·服務”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大興醫藥基地在院內制劑轉化、中醫藥成果產業化方面不斷完善創新生態,未來必將孵化出更多中藥創新品種,培育出更多中藥知名品牌。
中國藥谷院士專家大講堂創辦于2019年8月,是大興醫藥基地助力企業發展、服務高端人才的品牌活動,是基地加強交流合作的窗口,是基地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藥谷”的重要內容。至今,中國藥谷院士專家大講堂已成功舉辦了11期,邀請了百余名全國生物醫藥領域的院士專家來這里理論宣講、政策解讀、知識培訓、產業展望,深受廣大企業家朋友們的好評。
為進一步提升“中國藥谷院士專家大講堂”行業影響力,為中國藥谷創新型產業集群、產業生態和品牌建設賦能,加速實現基地“十四五”發展規劃目標,大興醫藥基地聯合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生物醫藥園區工作委員會(別名:中國生物醫藥園區聯盟)從2023年2月起每月將定期舉辦“大講堂”系列活動,包括院士專家報告、高端對話、項目路演、企業走訪等內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