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千龍網訊 大球蓋菇、黑皮雞樅、靈芝、榆黃菇、黃傘、玉木耳、雙孢蘑菇……5月7日,數十種名品食用菌在北京市昌平區舉行的首屆食用菌文化節上集體亮相,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據了解,近年來,北京市昌平區以打造農業“高精尖”的北京板塊為己任,圍繞生態涵養區的農業產業發展現狀,依托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的科研成果,持續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為北京“菜籃子”保供增添了籌碼。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榮才表示:“近年來,在食用菌創新團隊技術支撐下,北京市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促進郊區農民增收致富和保障首都菜藍子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昌平工廠化金針菇和通州工廠化真姬菇成為2022年冬奧會指定農產品,食用菌產業在觀光休閑農業中作用日益凸顯。”
據介紹,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聚焦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強國建設,建立了11個支撐全市農業優勢產業全鏈條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其中,食用菌創新團隊于2011年啟動。 如今,在利用合作社養殖業退出后的閑置廠房內,榆黃菇、黃傘、玉木耳、雙孢蘑菇、小白玉等食用菌種植成為周年化試驗示范,同時, 還充分發揮本地山區的林下種植優勢,在“林下經濟”上下功夫,利用農作物秸稈、修剪后的果林枝叉等農林廢棄物開展的林下大球蓋菇、黑皮雞樅、靈芝等食用菌種植,不僅提高了林地附加值,還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
“創新團隊先后共鑒定新品種12個,篩選品種81個,其中20多種主栽菇種裝入北京市民的菜籃子,且能滿足全年供應;金耳、羊肚菌等珍稀特色食用菌也在京郊引入并得到推廣發展。”北京市食用菌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劉宇說。
據統計,2022年,昌平全區共栽培食用菌500余萬棒,帶動全區139戶種植,種植面積達500余畝,產值超3000萬元。其中,食用菌創新團隊初步整合集成了大球蓋菇優良品種高產栽培技術,經實地測產,大球蓋菇每平方米產量高達28斤,創造北京地區最高產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