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2022年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大事記》發布
118件名城保護領域重點事件入選
“延慶古村落遺址”亮相2022冬奧會、京冀大運河62公里實現互聯互通、北京南中軸線御道景觀實現貫通……近日,《2022年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大事記》(以下簡稱《大事記》)發布。在北京名城委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大事記》由名城委辦公室聯合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梳理形成,收錄了2022年名城保護領域重點事件118條。
近日,在名城委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名城委辦公室聯合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梳理形成《2022年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大事記》。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大事記》按月劃分,共收錄118條名城保護領域重點事件。入選事件中既有位于首都核心區的歷史建筑修繕,也有位于生態保育區的古村落;既有實體項目的落成,也有數字技術的上線;既有考古新發現,也有群眾廣泛參與的文化傳播活動,內容翔實豐富。
2022年2月4日,“延慶古村落遺址”亮相2022冬奧會。該遺址位于延慶冬奧村內的小莊戶居住遺址,建于清代。在延慶冬奧村營建過程中,有關方面將古村落遺址“修舊如舊”原地展示,豐富了延慶冬奧村的人文內涵。2022年4月,北海公園漪瀾堂建筑群修繕工程竣工,此次共完工38座古建筑修繕,向大眾全方位展示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園林價值,在保護老城整體風貌、傳承文化價值等方面具有標志性意義。
2022年,多項群眾廣泛參與的名城保護活動也被列入《大事記》。2022年8月,東城區舉辦“工匠營開放日”活動,為參與群眾精心設計了工匠沙龍、瓦作木作知識分享、古建天花彩畫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8月至10月,昌平區“三條文化帶”系列讀書匯活動開講,通過現場嘉賓直播、線上線下互動等方式講述歷史文化,吸引線上線下20余萬群眾參與。
2022年,一系列重要的名城保護名錄、保護條例、管理辦法等相繼公布。2022年3月,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公布,包括磚塔胡同、史家胡同、楊梅竹斜街、百花深處等598處傳統地名首批進入保護名錄。6月,北京首次將歷史名園在公園分類中單獨列為一類,提高歷史名園保護優先級。8月,《北京市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明確界定各類保護行為邊界,為保護責任人日常維護和修繕提供了指引,為歷史建筑保護工作提供了保障。
2022年是我國設立歷史文化名城制度暨北京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40周年,在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與成員單位加強溝通協作,推動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全過程保護、全社會參與”的名城保護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大事記》的發布,有利于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進一步了解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推動全社會共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擦亮中華文明“金名片”。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