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2023農業中關村建設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獲悉,自2020年7月首次提出以來,農業中關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年,平谷區農業中關村將重點聚焦培育農業高精尖產業,布局國家奶牛、肉牛、生豬遺傳評估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同時,平谷區將打造現代食品營養谷,并舉辦首屆中國·平谷50畝地創業大賽。
京瓦奶業示范園今年5月竣工投產
(資料圖片)
發布會上,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士功介紹了農業中關村建設總體情況。首先,核心引擎初步建成。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建立運營,建成了中心總部及三個分中心功能實驗室和果業、溫室園藝示范園,奶業示范園將于2023年5月份竣工投產;今年將重點建設3個分中心中試車間,完善中心創新基礎條件,全力打造農業中關村核心引擎。
其次,創新資源加速集聚。中國農大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建設持續推進,引進院士工作站(院士專家團隊)5個,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0個,推動正大國際研究院、農業微生物國際創新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落地,創建博士農場45個,建設科技小院13個,吸引首農食品集團、新希望、北大荒、拜耳作物等頭部企業在平谷發展,打造“頭部企業”聚集地。
此外,創新環境逐步強化。設立北京平谷農業科技創新投資基金,成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搭建“云園區”服務平臺,打造農業中關村學校,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面向海內外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及其創新創業團隊成員。
農業中關村今年將布局一批創新平臺
發布會上,平谷區發布了《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規劃(2022-2035年)》。平谷區將以建成國際食品營養谷為目標,攻關預制菜及智慧供應鏈、生物合成新食物資源、活性因子/功能性食品創制、綠色減損加工、食品營養靶向定制五大創新方向,培育精預制菜、替代蛋白、精準營養、功能性基料和智能裝備五大特色產業,實施引進一批產學研緊密銜接的科技創新力量、打造一流的營養健康雙創孵化開放性生態系統等八大重點任務,建設公共研發、公共服務、檢驗檢測等六大公共平臺,建成“三基地一特區”即食品營養科技成果孵化、中試基地,食品營養活力創新企業總部基地,高端食品供應及全景消費體驗基地和政策與機制先行先試的創新特區。
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透露,2023年,平谷區農業中關村將重點聚焦培育農業高精尖產業,布局國家奶牛、肉牛、生豬遺傳評估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同時,提升農業硬科技實力,攻關辣椒智能化分子育種、良種奶牛體內胚胎高效生產等一批卡脖子技術,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核心區11個重大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等一批項目集中開工。
今年將舉辦首屆平谷50畝地創業大賽
平谷區還在現場發布了《第一屆中國·平谷50畝地創業大賽組織方案》。大賽以“創新創業振興鄉村,科技助力產業騰飛”為主題,以50畝地為應用場景,圍繞智慧農業、設施農業、果品提質增效、種質資源創新等高科技農業應用領域,征集具有技術性、社會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高質量項目。
最終入選項目將納入平谷區第四輪“博士”農場創建項目予以立項,并配套項目落地應用場景,項目落地并通過驗收后,將按照項目經費30%-50%標準進行獎勵,可最大連續三年使用50畝農田,給予最高每畝1500元土地租賃費用補貼,根據創建成效給予10萬-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同時享受平谷區“博士”農場系列優惠政策與服務扶持。 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追訪
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 平谷有哪些重點工作
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介紹,2023年,平谷區將聚焦培育農業高精尖產業,布局一批創新平臺。
在現代種業方面,推動國家奶牛、肉牛、生豬遺傳評估中心落地,建設中國農科院蔬菜所生物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關村)火炬科創學院—北京種業科技創新中心、首農種業創新中心、拜耳圣尼斯蔬菜育種、華頌種業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在生物技術方面,建設農業中關村食品和生物技術創新中心。
在智慧農業和智能裝備方面,計劃打造智能溫室集群,建成京瓦科技示范園、首農番茄大世界、拜耳耘遠農場等場景;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無人機系統研究院正式開展創新工作。在營養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聯合中國農大、北京工商大學、中糧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及行業頭部企業,建設食品與營養高精尖創新中心,搭建公共科研與技術創新、中試放大與產業孵化、檢測認證與安全溯源等平臺,營造一流產業創新創業生態。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