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西城區西便門東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志愿者給居民理發。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2月21日,四聯美發前門店,首批客人進入店內理發。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2月21日,農歷二月初二,四聯美發前門店開設了公益服務專場,為消防指戰員們義務理發。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資料圖)
2月21日是農歷二月初二,民諺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的說法。京城各大理發店迎來了客流高峰,老字號四聯美發提前兩個小時于早上7點營業,可有心急的市民6點多就來了。一些理發店還為消防指戰員、環衛工人等群體開展了義務理發活動。
當天,為推動生活服務業復蘇發展,助力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2023北京消費季“一刻鐘品質生活節”美發美容品質服務主題消費月活動正式啟動。北京市美發美容行業協會將在全市范圍內,圍繞一刻鐘時空半徑,組織美發美容優質商戶推出“品質商戶推薦”、“素人改造進社區”直播秀、“美業品牌系列優惠”等促消費活動。
有顧客天沒亮就來理發店排隊
四聯美發前門店平時早上9點開門營業,2月21日提前到7點,全天營業14小時。記者看到,理發師傅們早早來到門店,做營業前的準備工作,補充的棉織面巾比平日多500條,干毛巾、小圍布各增添300條,并提前準備了顧客排隊用的號牌。有些顧客則按照提前拿到的預約號到店理發。
專程從海淀區來前門理發的張先生,早上6點多就到了門店。“天還沒亮就出門了,非常幸運地拿到了第一號。”張先生說,自己是四聯美發十幾年的老顧客了,每次都找店長徐潔童理發。當天他恰好要到外地出差,所以一大早就來“剃龍頭”。
為消防員、環衛工人等義務理發
今年“二月二”,四聯美發在前門店開設了公益服務專場,為消防指戰員義務理發。來自前門消防救援站的消防指戰員們早早來到門店,理發結束后,還集體參觀了位于三層的北京美發博物館。博物館內,有早年理發鋪用到的各種物件兒,還能欣賞數十年來國人發型的演變,從中感受生活方式的變遷。工作人員在現場一一介紹展品。“這就是無聲吹風機,無聲吹風是我們的一個非遺項目,它吹出的風非常集中、溫度很高,主要是做定型用。”櫥窗內的推子、頭油、洗發粉等各種頗具年代感的美發用品也吸引了大家圍觀拍照。還有從前剃頭匠走街串巷時使用的“喚頭”,“從兩根條鐵的縫隙中間向上挑,就會發出響亮的嗡嗡聲,老百姓遠遠聽到聲音,就知道可以來理發了。”工作人員拿起“喚頭”現場演示,消防指戰員們也爭相體驗。
上午10點,十余位王府井環衛所麗佳物業的技術工人和環衛工人來到百貨大樓四樓理發,經過店內資深美發師的修剪,幾位師傅立馬像變了一個人。麗佳物業負責人王旭表示,環衛工人們從春節起就沒有休息,兩個多月都沒有理發了,“能趕上這樣的活動,大家都很高興。換個發型去上班,心情都不一樣了。”
該店店長馬女士介紹,“龍抬頭”對美發行業來說是個大日子,過完正月,很多顧客開始整“妝”待發。2月20日就有很多顧客預約理發,2月21日工作時段幾乎每個小時都有預約的顧客。“環衛和物業人員為北京創造了優美整潔的環境,我們特意安排理發師為這些一線勞動者‘剃龍頭’,感謝他們為美麗環境、城市整潔作出的貢獻。”
亮點
海淀區甘家口街道組織理發師為24個社區中老年人理發;現場教授簡單理發技巧,線上同步進行直播
居民家門口就能換新顏 剃“龍頭”
“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小孩都剃頭。”2月21日是農歷二月初二,海淀區甘家口街道市民活動中心專為中老年人策劃了一場理發教學活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帶領社區居民學習各式基礎發型,掌握推、剪、修等簡單技巧。
2月21日上午,甘家口便民服務理發隊聯合專業理發師,以及增光社區長期為居民義務理發的志愿者楊紹蘭,開展了“春回大地 一推一剪暖人心”活動,讓轄區內24個社區的居民在社區就能換新顏、剃“龍頭”,討個好兆頭。
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現場理發老師幫助居民剪發,進行簡單的理發技巧教學;線上進行同步直播,讓不能親臨現場的居民也能獲得學習理發技巧的機會。本次活動廣受社區居民關注,共計600余人參加。
在教學活動中,除了簡單的通用發型修剪,考慮到現場有很多受白發困擾的居民,理發老師還為大家科普了染發護發的專業知識。
得益于甘家口街道志愿者服務隊對居民信息的積累,楊紹蘭還會在甘家口街道的志愿者群內主動詢問是否有需要理發的居民,并記下年齡較大的居民住址,定時聯系提供服務。
關注
“二月二”還有哪些民俗?
“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龍頭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全國各地舉辦各種與龍相關的活動來祈求風調雨順、驅邪禳災、納祥轉運,同時還有食頭肉、“咬龍鱗”的習俗。
吃爆米花
關于“二月二,龍抬頭”有一個“金豆開花”的傳說。民俗文化專家高巍說,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百姓祈盼下雨的虔誠感動了青龍,于是下了一場及時的春雨。然而玉皇大帝認為青龍擅自下雨對他是一種冒犯,將青龍壓住以示懲罰,此后很久沒有下雨。百姓同情青龍,希望玉皇大帝寬宥它,而且希望能再次下雨。玉皇大帝就提出一個條件——金豆開花。
百姓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實現金豆開花。結果有一天一位老人拿著筐,邊走邊吆喝——金豆開花。大家上前一看,他賣的是爆米花,于是從中得到了啟發,玉米爆開就是金豆開花。所以農耕年代,大家在“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吃爆米花,祈盼下雨和優質的種子。
“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發,在天時轉換的重要節點,順應天時以獲得庇佑,同時打好基礎,選擇好人生的目標,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在今天的文化意義。”高巍說,在這一天早上,很多大人會提醒孩子,先別起來,躺在床上喊喊“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特別是對男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更要承擔責任。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習俗。”
“咬龍鱗”
北京人在“二月二”這天有許多講究的吃食。吃豬頭肉稱“挑龍頭”;吃面條是“扶龍須”,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是吃“龍子”,春餅又稱“龍鱗餅”。據天福號負責人介紹,天福號醬豬頭肉在每年的這一周都會迎來銷售高峰,今年天福號推出了“黑汁”醬豬頭肉,不少食客專門來買這款“黑汁”醬豬頭肉,搭配春餅、豆芽、炒合菜,就是地道的“咬龍鱗”。
此外,曲園酒樓、砂鍋居、長椿街馬凱餐廳等老字號也為“二月二”推出了薄餅搭配醬肉的“龍鱗套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