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來自科右前旗的“返崗專車”乘載著25名返京務工人員駛入北太平莊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海淀區人社局工作人員上前迎接。攝影/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資料圖)
海淀區人社局工作人員為返京務工人員舉行歡迎儀式。
海淀區人社局工作人員為返京務工人員送上早餐和生活必需品。
掃碼觀看視頻
專車點對點服務科右前旗25名務工人員順利返京復工
2月9日9時許,在飛揚的細雪中,一輛跨越了1000多公里的大巴駛入北京海淀北太平莊街道便民服務中心,25名來自內蒙古科右前旗的返京務工人員拿著行李走下車,等候在此的海淀區人社局的工作人員為他們送上早餐和生活必需品,并組織社會車輛將他們送達返崗的務工地。
據介紹,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加強與勞務輸出地人社部門的對接和協作,聯合行業主管部門開展了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企業用工保障服務。
現場
務工人員點贊專車:方便快捷且省心
春節剛過,各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務工人員也開始陸續返京。為做好今年節后外來務工人員返崗復工,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加強與勞務輸出地人社部門的對接和協作,聯合行業主管部門開展了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實現政企聯動,同時鼓勵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點對點、一站式”返崗復工服務,全面助力重點行業領域春節后的用工保障。
“我們昨天下午4點出發,今天早上8點就到了,比以前要坐火車再倒汽車方便多了,也很省心,感謝政府為我們提供的服務和幫助,讓我們能按時回來工作。”來自科右前旗大石寨鎮的王澤激動地說。
“科右前旗人社部門的同志提前通知我們有這樣的專車,我就趕緊報名了,他們也會告訴大家一些來京就業的補貼政策。”紀寶玉來自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后從事幼師工作,這是她來北京的第二年。“我覺得這樣的專車很方便快捷,正常情況下來北京得搶票、倒車,而且可能還不一定能搶到票。”
據了解,這批務工人員將奔赴海淀、朝陽、昌平、通州等地,為了方便他們在京內返崗復工,滴滴出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志愿者為這些人員提供公益服務,免費送他們按時到達返崗地點。
就業保障
海淀全力保障重點行業務工人員返崗復工
海淀區人社局副局長姜大寬介紹,海淀區圍繞如何促進協作地群眾就業,從提升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崗位兩個途徑入手,堅持送崗上門、送教入門。鄉村振興工程實施以來,海淀區將“輸血式”扶貧變“造血式”振興,通過提升對口協作地區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師資的教學能力和質量,提升當地群眾就業能力,提升招聘崗位質量,切實助力協作地鄉村振興。
“三年來,我們向協作地推送146個工種,1.2萬個招聘崗位,幫助協作地人員來京就業。同時利用線上培訓、彈性培訓等多種靈活培訓方式,開展線上技能培訓,將傳統線下面對面培訓轉變為線上‘點單式’個性化特色培訓,讓當地人足不出戶就可按需選課、自由學習,提升技能水平。截止到2022年底,和協作地通力合作,促進7000余名當地農牧民實現就業,其中脫貧勞動力5000余名。”姜大寬表示。
據介紹,去年海淀區人社局還充分發揮海淀區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事協調機制的作用,聯合29個街鎮和部分重點企業建立了“務工人員之家”,讓外來務工人員有更多“家”的歸屬感。同時設立服務場所、配備設施,設專(兼)職服務人員,拓展服務功能,開展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2022年結合“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百日千萬行動”“暖心活動”“金秋招聘月”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通過電話、短信、線上就業服務平臺等多種方式累計服務農民工等務工人員2萬余人次。
下一步,海淀區人社局將統籌加強基層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組織建設,以“快、修、保、食、潔”五大重點行業為抓手,積極聯系相關行業協會,全力保障重點行業領域外來務工人員返崗復工,助力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