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應對本輪疫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作為北京新國展方艙醫院首批醫療隊牽頭單位,協同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口腔醫院、北京胸科醫院組成共同醫療隊,迅速集結,投入到新國展方艙醫院W2艙1000床的醫療護理工作中。國家衛生健康委一直積極提倡“優質護理服務”,面對方艙復雜、獨特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需要,宣武醫院在新國展W2艙提出建立“責任制整體護理”,對方艙患者實施以責任護士為主導的網格一體化管理。按照優質護理服務內涵“夯實基礎護理質量,強化護理人文關懷,優化護理服務流程,實現優質護理服務擴面提質,有效提升患者獲得感”,收效顯著。
(資料圖片)
網格化精準對接
據新國展W2艙醫療隊副隊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護理副主任董婷婷介紹,W2艙建立了“護理領隊-帶班護士長-護理網格長-責任護士-責任保安保潔-志愿者”六點一線的區域自治模式。
W2艙1000床分為A區家庭區(200床)、B1和B2女性區(各200床)、C1和C2男性區(各200床)5個網格單元,每網格內,定崗定人定職責,讓責任護士作為區域內患者服務的樞紐,主導、對接醫療、院感、信息、物資、保安保潔等多方,做到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共同為患者提供服務。按照每網格一名護理網格長,每百床一名責任護士、一名保安保潔,根據出入艙數量和艙內任務動態調整的原則排班,每區域人員固定,在防護服外亮明所管區域和身份,便于與患者的精準對接。
艙內的時時相守
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特點,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規范提供身心整體護理。“從入艙到出艙,責任護士引導每位患者入艙落位、健康評估、入艙宣教、執行發藥、組織核酸采樣,每班巡察、情緒疏導、答疑解惑,對潛在風險患者早期識別病情變化、及時處置等常規護理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是情緒引導和生活保障。”責任護士楊婷介紹說。
“在方艙里,我們也是一專多能,上一秒還是責任護士,下一秒就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合格的社區工作者,從早晨盥洗間的分時段、分區域使用、一日三餐的分區域發放、到組織一些舒緩的集體運動。”護士宋小萌說道。責任護士在區域內與患者時時相守。
在艙內,護理團隊更是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將兒科護士、重癥護士放在家庭區,兒科護士李瑞作為家庭區的責任護士,在開艙前主動提出補充小兒退熱藥,調整廣播時間避開孩子上網課,康復科和神經內科護士對腦梗后患者進行專業的康復指導。
責任護士劉亞楠在全體護士復盤會上分享道:“今天,我們區一位大爺出院前跟醫務人員表示感謝,萬萬想不到,他竟然準確叫出我們兩個護士的名字!我們很驚訝,他說每天倒班的就是這幾個人,背上都寫著名字呀!我才意識到即使防護服把我們包裹得只剩下眼睛,但是患者仍然感受到了我們的關懷。”
有求必應的志愿者群
最重要的是艙內志愿者管理。挖掘和發動志愿者是艙內責任護士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開艙4天內很快形成了百人志愿者團隊,但志愿者也是一個龐大的隊伍,志愿者管理依然需要網格化。“我們迅速調整方案,以責任護士為主導,將志愿者形成患者網格內區域自治,明確每網格志愿者組長、明確每位志愿者的崗位職責”護士張旭說。同時,護理團隊將一名護士作為專職“艙內志愿者協調員”,在志愿者群內基本做到有訴必答,有求必應,并通過他們積極收集其他患者的訴求和意見,護患溫暖相守、患患溫暖相助。
截至2022年12月6日22時,新國展方艙W2艙已平穩運行20天,累計收治患者2209名,累計出艙患者1591名,護理工作做到了零投訴、零差錯。正是責任制整體護理的精準實施,護理團隊收獲了來自患者的表揚信60余封,這些“帶不出艙的表揚信”里張張都有責任護士的名字,溫暖的瞬間在新國展方艙醫院W2艙內屢見不鮮。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