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個老舊小區準備加裝電梯,可高低層住戶意見難以統一。速裁法官走進社區開展精準指導,讓居民在充分了解法律規定和業主權利義務后,達成統一意見。一場社區糾紛就這樣未訴先解。西城法院近日通報該院通過“四融四聯”深化訴源治理的工作經驗。
西城法院院長陳立如在12368熱線值班接線時,接到一通來自新街口街道玉桃園社區的電話。社區工作人員反映,小區馬上要加裝電梯,但居民對相關法律法規缺乏了解和認知,意見難以統一,加裝電梯工作陷入困境,希望法院給予法律專業指導。接到此項訴求后,陳立如詳細記錄并制作了訴源治理工單,派發至相關庭室,召集法官研討。
經過研判,立案庭速裁法官高中營走進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產權單位和居民展開面對面交流,進行精準指導。法官梳理了我國有關老舊小區改造的法律政策規定和價值導向,重點講解了民法典相應條文的變動和《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的亮點,使居民了解有關加裝電梯等涉及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等事項的法律具體規定。
居民就自己的困惑與法官充分交流,透徹了解了業主的權利和義務,最后達成一致,愿意互諒互讓、互惠互利。社區加裝電梯順利完成,無一例矛盾糾紛。
這次加裝電梯糾紛的未訴先解,得益于西城法院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格局,打造的“四融四聯”深化訴源治理工作特色機制。西城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庭長秦學偉介紹了“四融四聯”工作機制。首先是針對矛盾源頭主動融入,實現聯動防訟,深度對接“接訴即辦”工作,通過“聽民意解民憂”活動、12368“院庭長專線”等渠道,傾聽群眾訴求。在訴前階段要加強融通,實現聯治減訟,開通街道調解和司法確認“綠色通道”,推動糾紛化解無縫銜接。在訴中階段聚焦融會,聯手社會化力量和行業調解,實現聯調化訟。在訴后階段多措融合,通過在西城區各街道開展“無訟社區”創建活動,實現聯合息訟。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