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以來,三河市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及通州區與北三縣區域協同管控要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水平對標北京市通州區,取得顯著成效。截至8月15日,三河市年度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76,PM2.5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54微克/立方米,三項指標均位居廊坊市第一。
三河市地處京津之間,為認清轄區大氣污染空間分布特征,理清毗鄰京津之間大氣污染物的輸送規律,當地科學運用環京津空氣自動站空氣質量分析數據,與通州區加強重污染天氣預警、研判、會商,建立區域統一的聯防聯控應急響應機制。期間,投資650萬元建設全市空氣質量管控系統,計劃建設100個監測點位,通過解析軟件詳細體現區域大氣污染物濃度變化和趨勢,為空氣質量管控提供實時數據支撐。
今年,三河市與北京市順義區、平谷區生態環境局聯合開展常態化尾氣執法檢查,截至目前,已開展5次,現場抽測524輛重型柴油貨車,對其中26輛尾氣檢測不合格車輛及時抄報交警,有效打擊移動源跨境污染。
借助智慧生態大數據平臺,三河市還建立環境監管指揮系統和全過程閉環管治模式,為大氣環境改善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撐。依托重點工作任務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完成印裝產業集群升級改造,建立產業集群大氣污染排放清單,編制“一群一策”,提高管理水平和治理效果,大力削減VOCs排放,實施聯網方案解決新源熱力燃煤鍋爐替代。同時,聘請PM2.5專家技術團隊,對三河市空氣質量管控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并借助走航車、激光雷達等技術手段,結合行業領域專家定期指導,促進三河市大氣污染靶向治理、精準治理。
為科學精準防控促大氣環境持續改善,三河市全面開展建筑及道路施工、道路揚塵、工業企業、機動車尾氣、加油站油氣、焚燒(煙花爆竹)、餐飲油煙七大污染源攻堅戰,精準有效應對臨界天氣,加強協同防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目前,三河市實行24小時巡查制度,對日常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明確各個環節的全程跟蹤操作規程,做到問題早發現、早通報、早處理,建立提前預警機制,全面構建防護監管體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