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體量龐大、意義重大的項目,施工中從工人發現問題到反饋至決策方,通常需要八九個環節,耗時兩天左右。在‘PP-DSTC’應用體系下,整個過程扁平至三四個環節,最多僅需4個小時左右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建八局雄安商務服務中心二標項目技術負責人趙趯說。
今年是雄安新區設立五周年,也是新區“顯雛形,展形象”的關鍵之年。在建設過程中,雄安綠色智慧建設已全面提速,BIM等先進技術在雄安新區得到大規模運用,“數字基因”已融入新區項目設計和建造過程中。
建設進程實現人與物全面感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建筑面積72.52萬平方米的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是雄安新區第一個標志性城市綜合體,也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企業先期入駐的職住一體化綜合園區。目前,商務服務中心基本已全部竣工交付,非首都功能疏解企業正陸續入駐。
“智慧”二字貫穿了項目建設進程的始終。趙趯對記者說,在智慧建造管理手段的幫助下,商務服務中心二標項目所有施工圖的校核、翻樣和深化設計在三個月內就得以完成。全部圖紙摞在一起,足有760公斤重。“PP-DSTC”BIM實施應用體系專為商服項目搭建,它匯集了BIM、大數據分析處理、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使項目在建設進程中實現了人與物全面感知,各環節工作互聯互通、信息協同共享。
項目的數據收集涵蓋了人、機器、材料、安全、質量等各個環節,實現了項目聯動性管理。“如果數據顯示某臺塔吊的工作量低于其他塔吊,那就說明我們的區域部署存在問題,導致塔機工作量不飽滿。這時我們就可以及時查找癥結,作出調整。”趙趯舉例說。
雄安新區科創綜合服務中心項目一期工程5萬多平方米的三棟建筑已于近期封頂。中心(一期)是雄安新區啟動區科學園片區的標志性建筑,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科技創新平臺和科研機構。項目建成后,將引導北京科研機構創新平臺有序向雄安布局,形成國家科研機構與區域創新協同發展新模式。
承擔新區推進協同創新任務的科創綜合服務中心,在建設過程中的科技含量一點不低。項目的信息化展示中心內,中鐵建設科創綜合服務中心(一期)項目執行經理李陽正帶領各班組組長,通過三維建模演示進行技術交底。利用中鐵建設自主研發的數智建造應用,三維建模各道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樣板都清晰地呈現在屏幕上,包括墻柱梁板鋼筋、主體結構樣板、砌筑樣板、屋面樣板等十幾種模板展示。點擊之后,會出現三維立體的360度模型,每一道工序施工順序的步驟分解一目了然。
智能巡檢機器狗成為得力助手
雄安·金湖未來城項目位于雄安新區容東片區西南部的容東片區3號地塊,與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商務服務中心相鄰。項目建成后,將打造高端城市會客廳和金融產業園,助力容東片區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協調融合、綠色智能的綜合性功能區。在中建二局雄安·金湖未來城項目四標上,外型精致、行動輕巧、反應靈敏的智能巡檢機器狗成為項目工地上的“群寵”。
項目四標段南區項目總工鄭興東介紹,智能巡檢機器狗具備較強的運動能力和視覺能力,能代替人力進入施工現場的大部分區域,特別是一些密閉空間等危險或不便進入的區域,都是它大顯身手的地方。
“作為一項高度智能化的產品,智能巡檢機器狗還支持二次開發,可集成多個模塊。”鄭興東舉例說,在集成不安全行為識別模塊后,智能巡檢機器狗就會變身為安全巡檢機器狗。這名“小小安全員”在工地特定區域進行安全監管,對不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等不安全行為提出預警,發揮了“大能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