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舉行開園儀式。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盤活這筆“冬奧遺產”,他們正在積極探索四季運營模式。
冬奧盛會聚焦全球目光,“雪如意”“冰玉環”等標志性場館,也被中外媒體視為現代與傳統交融的典范。步入“后冬奧”時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整裝待發、開啟“夏熱”模式,不但為游客開放“三場一村”等冬奧打卡地,未來還將定位于世界級“體文旅”目的地,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再添把火。打卡游客絡繹不絕,彰顯了冬奧“溢出效應”。
文旅產業提質升級,離不開協同發展助力。如何讓冬奧場館擺脫季節局限,實現四季運營,是世界上一些辦過冬奧的城市所面臨的現實課題。北京和張家口作為本屆冬奧會舉辦城市,從一開始就將籌辦舉辦冬奧會作為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契機,早在冬奧規劃時期,就將京張高鐵納入重點配套基礎設施工程。暢通的“奧運快車道”連起京張“一小時經濟圈”,不僅在賽時提供運輸服務,在賽后更大幅引入客流體驗冰雪,讓三地文旅發展跑出了“加速度”。與此同時,京張兩地持續整合資源、打破政策梗阻,聯合發布118項體育品牌賽事活動,覆蓋騎行、游泳、足球等多個全季項目,最大限度盤活冬奧場館資源。
“后冬奧”文旅經濟方興未艾,如何讓冬奧紅利更持久,進而帶動區域形成特色產業優勢,仍需更多探索。從國際經驗看,舉辦過冬奧會的城市大多會發展次級產業。目前,京張兩地正在依托生態優勢,構建以冬季滑雪、夏季戶外為主線的特色休閑產業。比如,崇禮滑雪小鎮推出特色旅游項目,從越野比賽、音樂會,到露營、山地自行車速降等不一而足,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經濟效應。不過,相比歐洲阿爾卑斯、北美阿拉斯加以及落基山脈這樣的知名冰雪產業區域,我們剛起步,還多是單兵突進,沒有串聯成線。進一步盤活“冬奧遺產”、提升競爭力,力爭成為世界冰雪產業第三極,還應深化機制協同,實現“體育牽引、文化賦能、旅游帶動”的良性互動。
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萬億元。冰雪經濟是一片前景無限的廣闊藍海,京津冀三地進一步開動腦筋、推動文旅協同,定能讓“冬奧遺產”實現長效利用、發揮持久價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