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懷來院區骨關節科主治醫師侯云飛為患者看診。 徐新宇攝
7月1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懷來院區正式開診。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及周邊百姓今后可在家門口享受北京三甲醫院的優質服務。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始建于1918年,是中國人自行籌資建設和管理的第一家綜合性西醫醫院,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相關資料圖)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懷來院區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面托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士團隊、國家級醫學中心、國家級臨床重點??频葍瀯輰I專家團隊將分期分批進駐懷來院區,實現全學科入駐及“雙主任制”管理模式。21名專家和管理人員已于6月20日全面入駐,按照學科類型,共分為外科、內科和其他學科3類,其中外科類3個、內科類7個、其他學科類8個;按照科室常駐類型,分為常駐科室和非常駐科室兩類。
為改善醫療硬件設施,懷來院區購入進口CT機、進口血管機等大型醫療設備9件,進一步提升了常規診療和急救醫療條件。信息化系統已正常運行,可實現手機APP網上預約掛號、付費、分診、查看檢查結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每年選派30人次以上的醫護骨干團隊及管理人員進駐懷來院區工作,開展一對一帶動和引領。懷來院區每年選派30人次以上的本地醫護團隊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修學習,參加規范化培訓,推動懷來院區與本部院區在醫院管理、醫療水平和學科建設等方面逐步實現同質化、一體化。
懷來縣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落實,持續加大民生實事、教育醫療等方面投入,特別是在積極對接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全面提升全縣醫療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懷來縣將以此次北大人民醫院懷來院區項目落地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對接合作,全力跨越趕超,著力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壯大優質醫療資源、推動技術創新和轉化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北京市、河北省、張家口市持續開展醫療衛生合作。京張兩地合作的醫院還包括天壇醫院、朝陽醫院、安貞醫院、同仁醫院、北京中醫醫院和張家口市第一醫院、第二醫院、第四醫院、沙嶺子醫院等。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圓滿完成了冬奧醫療保障的任務。
京冀張三方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京張醫療合作成果日益凸顯,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認可與信賴。截至去年年底,京張醫療合作以來減少進京就診患者30余萬人次。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專家來張家口市工作,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專家的優質服務,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到京就診病人,緩解了北京接診壓力。同時,醫院之間形成了緊密型共建學科,深度開展技術交流合作,為京張醫療協同發展和構建區域醫療中心做出了應有貢獻。
京津冀觀察
不斷提升醫療協同惠民成效
專家團隊分期分批進駐,持續引進大型醫療設備……本月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懷來院區正式開診,懷來縣及周邊群眾今后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三甲醫院的優質服務。
醫療保障,是重要的民生福祉。近年來,京津冀三地通力合作,醫療衛生服務共建共享取得實質性進展。建立試點單位,推進重點醫療衛生項目合作;簽署重要協議,實現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開展結對幫扶,助力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重點學科填補技術空白……一系列務實舉措,滿足了更多患者“好看病”又能“看好病”的現實需求,也切實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推進區域醫療協同,體制機制要“松綁”,人才流動也要“破冰”。如果說優質醫療資源的調配是“輸血”,那么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就是“造血”。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初步形成政府部門牽頭,醫院間通過科研協作、專業培養等方式進行互動交流的模式,醫療合作也由醫務人員流動向機構合作邁進。就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來說,本部院區每年選派醫護骨干團隊及管理人員進駐懷來院區工作,開展一對一傳幫帶;懷來院區則每年選派30人次以上的本地醫護團隊到北京進修學習。一來一往間,醫院管理、醫療水平和學科建設一體化都上了一個臺階。
醫療協同難以一蹴而就,京津冀醫療一體化依然任重道遠,特別是在醫療服務水平、尖端醫學人才等“軟件”方面的位勢差,仍是橫亙在三地面前的“攔路虎”。惟有進一步深化協同、補齊短板,均衡高效的區域醫療體系方能完善成型。在這方面,要繼續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進一步通過技術合作、科室托管、人員進修等,提高醫療人員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充分挖掘北京高等院校資源,儲存充足的后備醫療人才力量。與此同時,還需善用技術為優質資源搭橋。比如,搭建遠程醫療平臺,推動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和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增進民生福祉,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穩扎穩打,用心用情,讓健康福祉更好惠及千家萬戶,不斷在更大范圍完善公共服務對接合作機制,三地協同發展的成色將越來越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