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在油茶基地務工,都有100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做事,又照顧了家庭,比外出強多了。”近日,重慶市酉陽縣大溪鎮金線村油茶基地,村民嚴澤興開懷地說。近段時間,在金線村七溝八岔,山上山下,村民們正在參與村里產業基地管護,奮戰在希望的田野上。
該村黨支部書記田鳳介紹,金線村現有815戶2660余人,脫貧戶94戶418人。為實現全村村民特別是脫貧戶穩定增收,村里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先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9個,引進農業企業2家,種植業以發展油茶、脆紅李、青花椒和香菇4大主導產業為主,養殖業以七彩山雞、土雞、生豬和牛羊為主。
今年47歲的9組村民嚴平書,是村里的脫貧戶,全家七口人,上有年老多病的父母,下有三個孩子,妻子患有精神障礙,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人承擔。去年,嚴平書在村委和駐村工作隊幫助下,發展養豬收入3萬多元,賣雞蛋收入1萬多元,就近務工收入5000多元。
嚴平書介紹,他家脫貧走上致富路,全靠村委會領導、組長和駐村工作隊的全力幫助,也讓他發展產業充滿了信心。“今年,我發展了2400只雞,14頭肥豬。”嚴平書說,他養雞全靠組長譚奇恩提供技術和資金,產品銷售駐村工作隊幫了大忙。
在駐村工作隊隊長楊金典、隊員李國慶、鄒建明幫助銷售農產品過程中,嚴平書得到啟發,自己也搞起了直播賣貨。“我也學著他們的方法,在網上賣了30斤臘肉到蘇州和福州呢!”嚴平書笑著說。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村支書田鳳說,村里依托兩家農業開發公司,采取“公司+集體經濟+農戶(脫困戶)+基地”模式發展油茶3000畝、青花椒1600畝、脆紅李3970畝,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參與村集體發展,村民(脫貧戶)利益聯結實現全覆蓋,村民常年在基地務工也有穩定的收入。
譚奇恩是9組組長,發展了養蜂、養雞、辣辣等多項產業,常年在他基地務工的就有30多人,人均年收入都在2萬以上,他還全額出資幫助5戶村民養雞達4000多只。“我也是村里油茶基地管理負責人,常年有70多人在基地務工呢。”譚奇恩說,只要找準了發展路子,村民們都會積極跟著干,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駐村工作隊員李國慶,對村里這幾年的發展頗有感慨。“村支兩委發展思路清晰,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兩委班子很給力,我們駐村工作隊也全力配合。”李國慶說,金線村這幾年來,從基礎設施改善到產業發展,變化很大,村民們也看到了希望。
“村支兩委領導務實,駐村工作隊做事認真,產業發展搞得像模像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村民朱順國說,他過去一直在外面建筑工地務工,回到家鄉后,發展了50畝脆紅李,村里的電商平臺幫忙銷售,價格比原來提升了兩倍。
“有大溪鎮黨委政府作后盾,有駐村工作隊的全力支持,有全村群眾的傾力配合,村支兩委有信心和決心,帶領村民走上富裕之路,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田鳳堅定地說,他將不負全村百姓的厚望,在鄉村振興路上大膽前行。(通訊員 劉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