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和莓莊園大棚的羊肚菌
羊肚菌是世界上珍貴的稀有食用菌之一,因其獨特的口感與飄香四溢的味道,成為不少國家國宴上的“寵兒”。本市在順義、昌平、大興、懷柔等區都有羊肚菌種植。經過近4年的技術攻關,到了今年的羊肚菌生產季,京郊多個種植園區達到畝產1000斤以上的產量水平,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據估算,今年北京羊肚菌總產量將突破3萬斤,推動“國宴珍品”變為“家宴菜肴”,豐富百姓餐桌。
在位于大興區長子營鎮河津村的和莓莊園的一間溫室大棚里,放眼望去,地上長滿了一扎多長的羊肚菌。深色的菌蓋呈蜂巢狀,外形頗似羊肚兒。三名園區工人手拿月牙狀的小刀,正忙著采收。
園工正在采收成熟的羊肚菌
與常見菌菇不同,羊肚菌不是長在菌棒上,而是直接“扎根”在土里。在羊肚菌周圍,整齊擺放著許多像A4紙那么大的塑料袋子。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食用菌科科長魏金康介紹說,“這些是營養包,是實現羊肚菌高產的關鍵技術。羊肚菌的生長條件十分嚴苛,如何實現穩產、高產栽培是技術人員近年來研究的重點。”
營養包里主要成分是小麥粒和玉米芯。羊肚菌在生長過程中,對氮元素的需求量非常旺盛。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通過反復研究試驗,發現羊肚菌對小麥里的氮元素吸收效果最好,于是對營養包的成分又進行了改良。播菌種時,種植戶在營養包的底部劃三條口子,然后緊貼地面擺放。長出的菌絲會主動“爬”進營養袋里汲取養分。營養包的施放量也從最初的每畝1200袋增加至每畝2800袋。
整棚豐收在即的羊肚菌
此外,技術人員還從溫濕度控制、土壤滅菌等方面對種植戶給予技術指導,并初步構建起“種質優、菌種壯、土壤凈、肥力足、氣溫潤”的栽培技術體系。通過綜合施策,本市羊肚菌種植產量得到大幅提升。從各示范點產量結果和商品性結果來看,該項技術體系形成并具備了推廣應用的價值,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并推動北京地區本地羊肚菌的生產和供應能力。從投入產出來看,該項技術體系的畝生產總成本近2萬元,以當前最低市場價格120元/kg計,在5個月生產周期內,可實現畝純收益4萬元。從市場規律來看,單產和總產的提升將導致價格的波動,但在總需求逐步增加的背景下,基于技術應用條件和擴散能力,在未來2-3年內,羊肚菌仍將會是市場消費熱點和賺錢效應較好的菇種之一。
北京地區羊肚菌的上市時間為2月下旬至4月下旬。今年生產季,順義區三村菇業合作社、大興區長子營鎮河津村和莓莊園北京基地、昌平區銀黃農業示范園、懷柔區中菌菌業基地等均取得了畝產超1000斤的產量水平。據估算,今年北京羊肚菌總產量將突破3萬斤,市民可通過盒馬生鮮、菜鮮果美超市或聯系上述示范基地購買。(北京美麗鄉村網站供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