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一校一策”為中小學校周邊交通“疏堵”。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門發布《2022年北京市中小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確將本市所有存在交通擁堵問題的學校全部納入治理范圍,將在校生人數2000人以上的72所學校納入重點監測考評名單,對市民反映的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和交通問題突出的情況接訴即辦,及時納入重點治理范圍。
市教委公布的2022年學校周邊交通治理重點監測考評學校名單中,72所學校覆蓋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13個區。其中,海淀區學校最多,共有30所,包括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中關村第三小學、清華附小等;東城區的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高年級部)、北京景山學校,西城區的北師大實驗中學、西城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等也位列在內。
依據方案,各區教委將牽頭協調區內各相關職能部門,制定2022年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形成“一區一案”治理措施;72所重點監測考評學校和其他交通問題突出的治理重點校制定“一校一策”治理方案。
4月至11月,各區統籌屬地教育、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門將協同開展治理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合力;加強學校周邊慢行交通的規劃和建設,鼓勵新建學校在規劃設計方案等方面有所突破和技術創新。各區教委督促指導學校建立反饋機制,定期征求學生上下學的通行意見,便于及時發現交通問題及時解決;鼓勵學校開展學生不乘坐違規電動三四輪車的教育引導;完善優化學生上下學交通出行組織方式,落實錯峰上下學、校門值班管理、“四支隊伍”校門值守、小黃帽路隊制等措施,防止人員過度聚集。
方案明確,各區各職能部門及屬地街道鄉鎮落實上下學高峰期間勤務和日常巡邏防控制度,加強“護學崗”建設;加強學校門前停車管理,加大對學校門前及周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執法處罰力度;因地制宜落實“校園門前100米(校門兩側各50米)禁止停放機動車”的規定,治理學校門前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亂停亂放;查處違規電動三四輪車,黑車摩的攬客,商販擺攤設點等影響環境秩序問題。
各區組織相關部門定期對學校周邊各類交通安全設施開展排查治理,按照規范設置交通標志,施劃交通標線和地面標識,安裝信號燈、視頻監控和非現場執法設備,提升校園周邊道路安全防護水平,改善學生上下學交通出行環境。同時,綜合考量學校周邊路網條件,“量體裁衣”制定針對性治理措施,通過增加出入口、施劃單行線、實施微循環改造等措施,有效銜接學校周邊交通流線,引導人、車分流,減少相互交叉干擾,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停車港灣或在學校周邊遠端設置停車落客區域及護學通道,避免車輛過于集中學校出入口。
此外,為中小學派駐“交通副校長”和“護學崗全覆蓋”的經驗做法也將持續推開,由交通副校長、執勤民警或交通協管員等協助學校維護校園周邊交通秩序。本市還鼓勵各區各學校開通“定制公交通學線路”,倡導公交綠色集約出行,解決學生家長集中接送學生上下學的難題。
12月,市教委聯合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對各區開展學校周邊交通治理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聘請第三方,定期對72所重點監測學校進行監測評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