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本市2021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受市政府委托,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陳添做了報告。
報告披露,2021年,北京圓滿完成2021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年度目標任務,生態環境質量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空氣質量改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
2021年優良天數288天、占比78.9%
去年,北京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大氣污染物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低,細顆粒物(PM2.5)、臭氧濃度分別為33、149微克/立方米,六項主要污染物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優良天數288天、占比78.9%,空氣質量改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
水環境質量也取得明顯改善。密云水庫等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持續達到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100個考核斷面(含國考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比70%,無劣Ⅴ類斷面。
此外,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聲環境質量基本穩定。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生態環境狀況總體良好,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連續七年實現改善。
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以上,保持全國省級最優水平
發揮規劃引領和約束作用,北京印發實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全面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以上,保持全國省級最優水平。推進資源節約低碳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超10%,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水耗下降7.38%、能耗兩年平均值下降6%左右。扎實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疏解提質一般制造業項目108個,騰退土地3316公頃。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去年北京深化“一微克”行動,持續優化機動車排放結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0.68萬輛,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車輛占比超70%,車型結構全國最優;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專項行動,完成93家VOCs重點企業“一廠一策”深度治理;精細管控揚塵,降塵量下降到4.1噸/平方公里·月。推進水環境質量提升,密云水庫最大蓄水量35.79億立方米,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8%;市域內五大河流26年來重現“流動的河”并貫通入海,水生態狀況逐步向好。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加強未利用地保護。
此外,北京全力保護重要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監管,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完成造林綠化16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6%。印發實施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辦法。海淀區、懷柔區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平谷區榮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今年北京將印發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
2022年,北京市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健全減污降碳協同制度機制,加快推動能源、產業、交通、建筑等領域低碳轉型。推進低碳區域、園區示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
同時,還將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實施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開展氮氧化物(NOX)減排和VOCs治理專項行動。深化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加強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三地”齊抓共管,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
今年,北京還要突出整體保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印發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持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
在區域協同方面,今年北京還將深化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完善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協同機制,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水生態環境聯保聯治,區域聯動執法,區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協同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