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2019年,市人大常委會對“條例”進行了執法檢查。2021年10月底,“條例”規定的超標電動自行車3年過渡期到期。按照2022年監督工作計劃,市人大常委會將再次對本市貫徹實施“條例”情況進行執法檢查。據介紹,目前,全市電動自行車保有量379.3萬輛,230萬超標車輛基本“清零”,共享單車總量調控至95萬輛左右。
據介紹,本次檢查重點包括電動自行車銷售落實目錄管理、推行帶牌銷售,以及超標電動自行車過渡期滿后治理工作情況;非機動車逆行、載人、未按規定使用號牌、闖紅燈等違法行為查處情況;非機動車道路通行、停放、充電設施建設,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情況,以及查處加裝、改裝、拼裝等影響電動自行車安全的情況;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落實經營管理責任、規范停放秩序、加強對承租人管理,以及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責任情況;快遞、外賣等企業落實交通安全管理主體責任情況;“條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
此次執法檢查采用專題檢查、“三邊”檢查和群眾參與的形式。檢查設置超標電動自行車治理、非機動車交通違法查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快遞外賣行業用車管理五個專題小組,對上一年度“12345”市民服務熱線來電中涉及非機動車管理問題排名靠前街道(鄉鎮)社區(村)、代表議案建議提出問題涉及點位、部分重要城市道路和路口、非機動車停車場、交通樞紐、軌道站點、熱門商圈等重點區域,以暗訪為主,采取“四不兩直”方式,直奔問題。 同時,市、區人大常委會聯動,組織市、區、鄉鎮三級人大代表開展“身邊、路邊、周邊”執法檢查。搭建三邊檢查反饋平臺,分階段向各級人大代表發放執法檢查問卷,各級人大代表按照時間要求對自己居住的社區(村)、附近道路和周邊區域進行檢查,鼓勵代表發動群眾參與并按時填寫反饋問卷。在“三邊”檢查過程中堅持“邊檢查、邊督促、邊改進”,發揮好代表“家站”作用,將“條例”執法檢查作為代表“家站”活動主題,征求群眾對非機動車管理的意見建議和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根據安排,檢查時間為3月中旬至5月。5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將聽取和審議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
重點
共享單車總量調控至95萬輛左右
市交通委介紹了本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行業規范發展情況。共享單車2016年涌入北京,高峰時共有16家運營企業,投放車輛多達235萬輛,無序競爭帶來的超量投放、亂停亂放、押金監管缺失等問題多發,目前車輛總量已調控至95萬輛左右。
《條例》第三條提出本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實施總量調控”。本市開展車輛規模動態調整,引導企業由“粗獷投放”轉向“精準投放+高效運維”,提高車輛周轉率,促進良性競爭。運營企業已由16家減少為美團、哈啰、青桔三家,車輛總量調控至95萬輛左右,運營區域由五環內逐漸擴大至所有行政區均有覆蓋,規模更加科學、分布更加合理。
北京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行業監管服務平臺于2019年6月正式投入運行,集運行監測、服務考核、數據分析、信息共享為一體,為市區監管部門、各街鄉鎮以及行業企業提供數據服務和決策支持。目前,市級平臺已接入全部投放車輛的動靜態數據、2.5萬個停放區和16處禁停區的坐標數據,實現了對車輛的電子標簽管理。本市合理設置停放區、禁停區。
本市還明確車輛清淤調度響應機制,要求各企業接收到調度信息后,5分鐘響應,30分鐘到達現場,處置完成時間一般不超過60分鐘。目前市級平臺已接入三家企業運維人員信息5049人,監測日均調度車輛14.7萬車次。
230萬超標車輛基本“清零”
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介紹,《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明確了超標電動自行車過渡期淘汰等制度設計,將超標車輛治理納入法治軌道。本市優化合規電動車注冊登記服務,減免填表、拍照、錄入等手續流程,開發手機應用程序,引導網上先行填報信息,減少排隊等候時間。在此基礎上,對超標車輛開發臨牌核發平臺,在全市設置223處核發站點,采取“線上申報、線下領取”方式,方便群眾申領。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累計核發臨時標識230萬副,為后續超標車輛有序退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市還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細化制定專項整治方案和執法指引。過渡期結束以來,全市共查處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26.2萬起,扣車1.9萬輛。目前,全市電動自行車保有量379.3萬輛,230萬超標車輛基本“清零”。
關鍵詞: 非機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