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項、總投資1.2萬億元!市發改委昨天(1月27日)介紹,今年北京市將繼續實施“3個100”市重點工程,集中推進100個重大科技創新及高精尖產業項目、100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100個重大民生改善項目。
33個項目瞄準智能制造
“今年的‘3個100’市重點工程將更加突出科技創新、高技術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以重大項目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其中,100個科技創新及高精尖產業項目將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兩區”、數字經濟、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這100個項目當年計劃完成投資505億元。
全力推進懷柔科學城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方面,今年安排重大科技設施平臺集群項目7個;擴大智能制造投資方面,推動集成電路、汽車、生物醫藥等制造業投資項目集中落地,安排先進制造業項目33個;為加快提升金融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安排了金融業、服務業擴大開放項目14個;今年還將加快布局工業互聯網,實施區塊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共安排數字經濟項目14個。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旅項目中,包括市民期待已久的樂高樂園和國家大熊貓繁育基地項目,將力爭在今年開建。
副中心M101線和6號線南延今年開工
一批地鐵新線也已經“在路上”。今年本市將安排軌道交通項目11個,其中包括城市副中心的M101線和6號線南延。此外,還包括正在建設的地鐵16號線、昌平線南延一期、3號線一期、13號線擴能提升、17號線北段、新機場線北延、28號線、22號線和12號線。
在基礎設施方面還將扎實推進京津冀協同交通一體化,搭建市郊鐵路“一干多支、對角交叉”主骨架,安排鐵路、高速公路項目16個,比如新建S6線新城聯絡線和市郊鐵路亦莊線,機場南線到六環路之間也將建設京密高速。
100個民生項目投資占比近六成
22座學校、23所醫院養老院……今年的100個重大民生改善項目聚焦“七有”“五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圍繞韌性安全城市建設,新增一批能源安全保障、水毀修復、應急物流保障項目;圍繞激發社會投資活力,新增一批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和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的城市更新項目。
數據顯示,這100個民生改善項目當年計劃投資1667億元,占比近六成。住房方面,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設力度,安排政策性住房項目8個;全面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安排教育項目22個;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建設,推進一批優質醫院新院區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著力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缺口,安排醫療養老項目23個。
據介紹,今年,北京市把預計于2023年及以后年度開工的200個重大項目列入今年前期推進項目,并力爭推動一批項目提前至年內開工。2022年“3個100”市重點工程中,包含120個新建項目和180個續建項目,力爭當年竣工項目69個。本報記者 曹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