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北京亞太文融數據研究院舉辦的首屆“科幻科技展示應用論壇”在石景山區瞭倉沉浸式數字藝術館舉辦。本屆論壇以“文化與科技的雙向賦能”為主題,旨在在北京聚焦構建新技術全域應用場景的背景下,共同探討文化與科技守正創新、融合發展方向。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郗杰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肖慶文、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向德春、石景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齊春利等相關領導出席本屆論壇,與國內多家知名學術機構、高校及科技企業的3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現場,共話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大計。
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郗杰英致開場詞,他表示:“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是以文化精神為引領、以科技手段為支撐的雙向融合發展。在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潮流中,我們應當始終遵循和堅守文化的規則和秩序作用,不斷應用新技術推出符合時代精神和時代價值的文化科技產品,守正創新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
石景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齊春利表示,“近年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石景山區十分重視科幻產業發展,相繼發布了科幻16條和科創產業政策,全面支持石景山區各類科創企業發展,當前的石景山,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步伐更加有力、發展前景大有可期,必將成為眾多優質企業關注的焦點和創新創業的熱土。我們在政策體系、服務配套、營商環境、空間載體、人才生態、要素資源等方面,做好了全方位準備,定會讓企業家在石景山區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發展。”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李浥東表示,“科幻是科技的未來,從文化與科技的雙向賦能題目來講,現在我們是用科技為文化賦能,但是未來我們是用文化當中所產生的新的科幻元素去提升我們的科技,兩者絕對不是虛和實的關系,而是共同促進、不斷融合的關系。”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表示,“我們在用技術催生和創造多種文藝新形態的同時,更要堅守初心,讓這些藝術形態能夠在技術的驅動下,更好的充盈和傳達我們的文化內涵。”
此外,北京大學國家現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俊彥、Bilibili政策研究院院長谷雨等嘉賓也分別從青年創新引領、公共文化服務、新媒體文化傳播等領域跟別展開了精彩演講和經驗分享。
與會嘉賓一同參觀了位于論壇舉辦地開展的“生生不息——時空的理想之旅”沉浸式數字光影文化展。據悉,這是北京亞太文融數據技術研究院推出的首個沉浸式數字展覽IP,該展覽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為內容基礎,通過多媒體數字技術打造的弘揚“中國精神”的沉浸式光影展覽。展覽共設6個展區,觀眾可以“穿越”回上古神話的故事情景當中,一覽上古之神的創世歷程,還可以走進古代的禮樂“廳堂”,互動式感受厚實的禮儀文化,最后再來到空天探索空間一起漫步在宇宙星河當中。此外,展覽還有多種AI互動隱藏玩法,觀眾在這里既能解鎖科技趣味也能沉浸式的感受向上的文化精神內涵。
參與本屆論壇的還有北京空天探索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長尚慶國、北京中關村通力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世誠等相關科技企業。現場,各專家學者和企業相關負責人深度交流、探討,共商文化與科技的守正創新融合發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婧
編輯/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