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東城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正在進行中。昨日,東城區舉辦“打造文化發展高地,持續增強文化影響力”主題新聞發布會。打造“十分鐘文化服務圈”、實施永定門保護展示工程、打造故宮—王府井—隆福寺地區“文化金三角”、推進王府井商業區轉型升級、在前門打造“京味兒文化體驗式消費街區”……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發布會上獲悉,未來五年,東城區將在文化領域推出多項重磅舉措。
將推出曹雪芹故居等活化利用范例
東城區文旅局局長向旭東介紹,在文物保護和利用方面,過去五年,東城區聚焦中軸線申遺,開展了大量工作。58處文物完成全身體檢,完成區級文物保護范圍和建控地帶劃定工作;完成鐘樓修繕、鼓樓展陳提升,17處文物保護單位收入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北大紅樓、陳獨秀舊居等多處紅色文物生動講述革命故事,凝聚奮斗力量;皇史宬作為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建筑群對外開放……長期以來,東城區爭當文物保護利用的“排頭兵”。
未來五年,東城區將繼續寫好文物保護利用的大文章,包括推進正陽橋疏渠記方碑保護展示,實施永定門保護展示工程;探索建立文物保護基金,搭建文物活化利用平臺,推出曹雪芹故居紀念館等一批活化利用的生動范例;推進地壇皇祇室、地壇廣厚街圍墻、翠花胡同27號(革命文物)等文物修繕工程。
王府井將打造數字化潮流街區
未來,王府井地區也將更有韻味、更時尚、更動感、更智慧。王府井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石崇遠介紹,聚焦首店經濟,王府井地區將以每年不低于20家為目標,推動街區品牌國際化、時尚化持續提升。同時,發展后街經濟、夜間經濟,聚焦王府井東街、西街、北延片區,培育商業氛圍,促進后街與主街景觀協調、業態互補、客群共享。推動免稅經濟,爭取國家免稅店創新政策,推動持牌機構在王府井開設特色鮮明的城市免稅店。
未來,王府井還將啟動街區整體城市設計,推動“1+2+3+N”商圈改造:1條主街景觀提升全面啟動,2個后街片區有機更新,3個重點在途項目加速推進,N節點“一店一策”改造提升持續推動。同時,加快研究步行街北延二期,堅持交通導改和靜態停車治理相結合,推動在金寶街—東安門大街等更大范圍優化交通組織,確保整體交通環境暢通。
“智慧王府井”理念則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將推動商業消費場景升級,搭建“云逛街”平臺,打造數字化潮流街區,實現“線上+線下”“到店+到家”。通過建設“魅力王府井”線上平臺,打造王府井商圈的數字孿生空間,建設常態化“城市直播間”,鼓勵老字號“觸網”,營造數字消費場景,推動線上“文化金三角”率先成型。完善“智慧商街”服務系統,重點圍繞“無感化停車”“文化金三角”暢游體驗,發揮信息化手段在城市管理、街區治理、經濟運行中的信息中樞作用。發展數字消費新模式,配合市級部門在王府井拓展數字人民幣全場景應用。
2025年全面完成前門改造提升任務
前門地區同樣看點十足。東城區前門街道辦事處主任鄭芳介紹,未來五年,街道將持續打造前門地區“一軸一街一帶,一廊五區”。“一軸”即前門大街,將落實中軸線申遺保護要求,加強風貌整治,加強前門大街公共空間品質提升和業態升級引導,推動消費升級。“一街”即特色商業街,將延續鮮魚口—興隆街歷史脈絡,以休閑、生活服務為核心,重塑地區市井文化特色,增加東西向功能連續性。“一帶”即三里河生態景觀帶,擬推進三里河公園公共空間提升向兩側平房區延伸。“一廊”即西打磨廠,文化探訪創意廊。“五區”即5個配套功能分區,以“老胡同,現代生活”為目標,統籌推進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和社區共治等工作。
鄭芳表示,街道將持續推動實現前門商圈文化復興,打造“京味兒文化體驗式消費街區”,落實環境提升、業態升級、交通組織、智慧街區等8個方面26項具體任務,到2025年,全面完成前門改造提升任務,全面復興前門歷史文化,全面實現前門商圈的持續繁榮。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