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朝陽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新聞通氣會召開,朝陽區委副書記狄濤介紹了朝陽區過去五年的發展情況和未來五年的工作思路。未來五年,朝陽區將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建好溫榆河公園朝陽段,健全多層次交通體系,實現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超過90%。完成農民回遷安置房建設,實現8.4萬農業人口整建制轉居等。
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83%
狄濤介紹了朝陽區過去五年的發展情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方面,PM2.5年均濃度較2016年下降48%,國考、市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全域消除黑臭水體;對口幫扶6個受援地區全部脫貧摘帽,扶貧協作考核連續三年排名全市前列;創新金融風險防控工作模式,P2P在營平臺清零,實現了“五個顯著下降”。
朝陽區轉型發展的總體架構基本形成。疊圖連片落實“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累計拆除違法建設3211萬平方米,完成33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凈減量任務,疏解升級商品交易市場154家,新建改造便民服務網點577個。緊抓“兩區”建設機遇,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12項新機制、17大新興業態落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138家。全區地區生產總值躍上7000億元的大臺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9萬元。
狄濤介紹,朝陽區宜居環境建設成果豐碩。新建改造綠化面積3476公頃,建設提升公園102個,全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8%。新改擴建道路107條,完成100項疏堵工程。建成環境優美大街110條,整治提升背街小巷716條,綜合整治老舊小區97萬平方米。此外,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83%,建設籌集政策性住房5.3萬套,竣工6.6萬套。
未來五年力爭完成改造老舊小區任務
未來五年,朝陽區將會是什么模樣?狄濤介紹,朝陽區將注重融入全局,優化提升區域功能。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進一步釋放“四個中心”“四個服務”能量。高標準做好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保障,深入實施《北京2022遺產戰略計劃》和場館賽后利用計劃。推進酒仙橋、化石營等舊城區改建項目取得實質進展,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同時,朝陽區將注重創新驅動,搶抓機遇再造優勢。堅持高端商務引領和科技創新驅動“兩條腿走路”,推動經濟發展實現新躍升。大力發展未來產業,增強傳統產業活力,建設數字經濟核心區。壯大服務消費,引領新型消費,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高標準建設第四使館區,完善國際交往重要設施,提高國際化公共服務能力。
狄濤提到,朝陽區還注重文化繁榮,展現文明和諧風貌。高標準實施“十四五”時期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系列規劃,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品質發展。推動國家文創實驗區全域化發展,實施文化產業“百園品質提升行動”“百億企業培育行動”,引導文化產業園區規范發展,引進和培育年收入過百億的旗艦文化企業,激發文化產業活力。
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將超過90%
未來五年,朝陽區將更加宜居。狄濤介紹,朝陽區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好溫榆河公園朝陽段,建設“公園里的城區”。健全多層次交通體系,實現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超過90%。完成農民回遷安置房建設,實現8.4萬農業人口整建制轉居。
民生方面,狄濤介紹,朝陽區將圍繞“七有”“五性”造福群眾。在教育方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教育治理體系,建立“雙減”工作長效機制,發展普惠安全的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多樣化高品質的高中教育、特色聯動的職業教育,形成一批集團化辦學品牌,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在醫療衛生方面,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建設優質的基層衛生網底,健全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發展中醫藥事業,鞏固提升創衛成果,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