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區農業部門10月底圓滿完成“三秋”生產工作,全區秋糧收獲面積6512.7畝,產量2167.5噸。其中京西稻2100畝,產量約1000噸,占了近一半。冬小麥播種面積308.2畝,同比增加105%。
“今年氣候比較特殊,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小影響。我們聯合氣象、統計部門建立預警機制,提前發布氣象信息,有針對性地指導種植戶科學開展‘耕種管收’,盡一切可能降低災害損失。”海淀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于騰飛介紹。
海淀今年種植京西稻2100畝,使用體型小、操作靈活的履帶式收割機收獲京西稻,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減少了機收損耗。海淀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開展京西稻提純復壯,產出越富原種3000余斤,為來年播種做好儲備。
農服中心還舉辦農業生產專題技術培訓20余次,提供技術指導300余人次,為糧食生產提供最接地氣的技術支持。
海淀區組培室發揮自有種業技術優勢,還為本地20余個農業園區提供甘薯脫毒苗20余萬株,開展技術指導30余次,比普通甘薯苗畝產量提升近20%。
海淀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對市場上種子、農藥、化肥等領域開展執法檢查1507次,出動執法人員4045人次,嚴厲打擊制售劣質產品、“三無”產品等違法行為,為糧食生產營造良好環境。
海淀區還穩妥落實種糧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業保險等惠農政策,共發放補貼資金260余萬元,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種糧積極性。
文/記者 于麗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