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先鋒 眾志成城
當了12年居委會主任的張騰宇,還是第一次遇到社區“封控”。
海淀學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區位于石油大院內部,這是一個“共生”大院,除兩個社區外,還有多家單位,職工與居民共享公共空間。11月10日13時30分,張騰宇得到通知,同樣位于石油大院內部的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一名職工出現了發熱癥狀。此前,該職工曾到勝利飯店、塔里木酒店開會,正是吉林確診病例在京活動軌跡涉及的區域。
“聽到這個消息,我腦子嗡了一下,這件事是否會波及整個大院兒?”石油大院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騰宇來不及多想,他立刻放下手頭工作,向上級部門匯報,并協助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聯系救護車和定點醫院發熱門診,采取閉環方式將該職工送醫。消息不脛而走,不少居民都知道了這一情況,焦躁與不安在社區內蔓延。“從昨天下午開始,居民接連不斷給我打電話,我一遍一遍地安撫他們的情緒。”張騰宇說。當日23時,石油大院實施封閉管理,著手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張騰宇緊急召集社區居干到崗,整整忙活了一夜。
青年園是社區里的小公園,核酸檢測就安排在那里進行。擺放桌椅、安放隔離帶、施劃一米線、調配消毒物資……所有準備工作中最具挑戰的,當屬動員居民了。“全員核酸檢測,要突出‘全’字。”張騰宇介紹,石油大院社區是個大社區,有41棟居民樓,大多是高層,有3920戶,常住人口達到1.1萬人左右。面對這么龐大的體量,如何確保所有居民一個不落地開展核酸檢測,對17名社區居干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我們連夜開會,反復推演動員方案。最終決定所有社區居干一起行動,以樓為單位逐個攻破,我們俗稱‘掃樓’,這是最高效的動員方式。”張騰宇說。從11月11日早上7時開始,社區居干就行動起來了,用了大約5個半小時,41棟居民樓挨個掃了一遍,凡是能下樓參與核酸檢測的居民,分時段全部集中到社區公園。對于癱瘓在床或是行動不便的居民,則安排醫護人員入戶檢測。
“來社區公園測核酸的居民中,年歲最大的已經98歲高齡了。老人坐著輪椅,在家人的陪伴下測核酸。他對我說,社區工作者很辛苦,只要自己還能動,就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句話令我十分感動。”在核酸檢測現場,張騰宇看到了不少令他感動的瞬間。當天,北京依然刮著大風,物業人員特地熬了兩大桶姜糖水,讓醫務人員、志愿者和社區干部暖暖身子;還有人在居民群里表達感謝:“居委會的同志們辛苦了!你們是大院安全的守護神,謝謝!”這些細節,溫暖著張騰宇,也溫暖著每一個社區工作者。“這是我第一次遇到社區封控。這次經歷不僅鍛煉了我的工作能力,還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社區居委會干部是居民的主心骨。只要能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張騰宇表示。
文/本報記者 王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