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2日),作為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重要組成內容,“水利遺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學術論壇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舉辦。北京市文物局、市水務局發布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遺產名錄,包括昆明湖、北海、白浮泉、廣源閘、八里橋、清代自來水廠、澄清下閘遺址共7處。
水利遺產是見證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物質載體,為保護、傳承好這些珍貴文化遺產,市文物局會同市水務局組織有關專家,從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水文化專項普查名錄中遴選北京市轄區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本市第一批水利遺產。市文物局副局長凌明介紹,第一批水利遺產名錄涵蓋湖庫、閘壩等水利遺產基本類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突出普遍價值,將助力本市大運河文化帶及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7處水利遺產中,昆明湖由水源工程、調蓄水庫、節制閘工程、堤壩橋梁等水利工程構成,北海為古代調蓄供水的水庫,兩處遺產展示了中國古代水利管理的智慧。白浮泉、廣源閘、澄清下閘遺址均由元代水利學家郭守敬主持修建,和始建于明代的八里橋均為大運河上重要的人文遺產見證。清代自來水廠見證了北京城市水務發展,展示了清末民初時期北京自來水的水處理工藝流程、廠區風貌。
當天,市文物局和市水務局還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在水利遺產等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水文化研究、水文化相關重要項目建設、水文化展陳展示及水文化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本市水利遺產的資源調查研究與認定,完善水利遺產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