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河社區夜景。
4月17日,記者從北侖區住建局獲悉,巖河未來社區完成建設,即將迎來驗收,這是北侖區今年首個完成建設的未來社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巖河社區常住居民6300余人,其中75%以上為中青年——這樣的居民年齡結構下,如何打造創業場景?如何補上社區公共服務短板?昨日,記者到實地進行了了解。
75%以上的居民為中青年群體
著力打造創業、鄰里等場景
記者從北侖區住建局了解到,巖河社區于2021年12月入選第四批省級未來社區創建名單,為舊改類未來社區。
創建中,巖河社區以“薈彩巖河影秀未來”為定位目標,以博地影秀城為中心,發展影視文化產業和數字經濟,吸引周邊居民和廣大創業者,打造一個和諧共處、生機盎然、數字賦能的特色創業型社區。
“我們轄區包含領尚小區、青林嘉園、碧瀾云府等6個小區和博地影秀城,有常住居民6300余人,其中75%以上為中青年群體,商圈職工以青年為主。”北侖區大碶街道巖河社區黨委書記陳紅萍介紹道,“創建中,我們根據對轄區居民需求的調研情況,在‘三化九場景’的打造中,著力聚焦中青年群體的創業、社交、配套服務完善等需求,著力打造未來創業、未來鄰里、未來健康、未來治理等場景。”
比如,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辟了閱讀驛站、居民會客廳,為居民提供鄰里互動平臺;在幸福驛站,為兒童、中青年以及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閱讀、創業培訓、教育游戲以及居民自助診療服務等;通過“薈彩巖河”手機微信小程序,居民能方便地參與社區公益課堂、志愿服務、二手閑置交易,享有社區租房、鄰里互助等服務。
為了滿足中青年居民對創業空間的需求,在未來社區打造中,巖河社區整合了轄區2000多平方米的共享空間。“比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的咖啡吧,可以為創業居民提供會客廳;二樓的舞蹈教室,日常可開展瑜伽舞蹈等訓練,拉上窗簾、擺上桌椅,又可以變成一個共享會議室。”陳紅萍說道。
幸福驛站內的筑夢空間。
將居民生活融入產業文化中
打造獨一無二的“影秀文化”
在未來社區創建中,巖河社區依托博地影秀城的文創園區,圍繞影視產業、新媒體產業等新興產業類型,配備充分的辦公空間及公共配套服務場地,提供創業孵化服務。
作為主播的孵化培育基地,博地文創園為新興產業的從業青年帶去了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
走進博地文創園的創作空間,一間間辦公場所內,直播設備齊全。“我們是廣州發貨,都是現貨庫存,不用等個十天半個月的,現貨現發……”一名打扮精致的主播正手持商品,回答著粉絲們的提問。
這里的直播產業有多少火?陳紅萍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去年‘雙十一’是直播帶貨的高峰期,這里徹夜燈火通明、通宵作戰,很多人忙得連晚飯都顧不上吃。我們得知這個情況后,立即發動了轄區餐飲企業,為這里的創業人群送去了愛心夜宵,他們都非常感動。”
據介紹,博地文創園內共有69家企業,小微企業占了大頭,居上傳媒就是其中一家。“我們公司從自媒體起家,目前有員工10多人,以80后和95后為主。公司入駐博地文創園后,這里靠近地鐵1號線松花江路站,交通出行更為便捷,去年一年我們光直播就開展了100多場。”寧波居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貞河告訴記者。
在巖河社區,影視文化融入到了未來社區創建,成為其中一項特色和亮點。“走進我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可以看到大幅的影視宣傳海報。由于社區離影視拍攝基地不遠,我們社區還成為了一些電視劇的取景地之一,比如電視劇《護衛者》就在我們社區取過景,小區居民還充當了一回群演,有了走上鏡頭、走上熒屏的愉快體驗。”
主播正在直播帶貨。
智能健康場景、積分兌換福利
打造未來社區智慧治理新模式
在博地影秀城影秀金座內,有一個未來社區幸福驛站,居民可以享受到智慧配藥服務。
自助配藥有多方便?幸福驛站的工作人員給記者演示了一下,輕刷醫保卡,選擇需要購買的藥品,只見藥房內的“智能全向機器人”接受到了指令,轉向去柜臺抓取藥品,不一會兒就將藥物送往藥品出口,前后不超過2分鐘。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智慧健康場景,是幸福驛站中最受居民歡迎的場景之一,該場景以北侖區互聯網醫院為基礎平臺,提供自助微診室、云藥房、自助健康檢測點、體質監測站、應急救護設備、便民服務點等服務。
除此之外,巖河社區在未來社區創建中,完善社區居民信用積分、信用賦分、積分兌換等信用平臺,運用信用數字化賦能未來社區自治、智治、共治。“在微信小程序‘薈彩巖河’中,居民可通過參與公益活動,賺取積分,用積分兌換上架的各類培訓課程、商圈餐飲券、演藝劇場門票、明星簽名照等多種福利,也可以由家長參與志愿活動,讓孩子來享受社區培訓課程,大大提升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自治的熱情。”
記者從北侖區住建局了解到,目前,北侖區已有17個未來社區列入省級創建名單,其中3個新建類,分別為通山未來社區、橫楊未來社區和衙前未來社區,其余14個為舊改類,其中星陽、玫瑰未來社區已完成省市驗收,被公布為浙江省第二批未來社區。
“今年,我們將以點帶面持續推進未來社區‘三化九場景’建設,因地制宜地推動‘人、社、產、文’功能的深度融合,同心協力把藍圖變現實、愿景變實景,讓更多的居民感受到未來社區創建帶來的幸福感!”北侖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寧波晚報記者周科娜 通訊員曹燕萍文/攝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