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口袋公園,受到了居民們的好評。
“我們社區甬劇團成立17年了,第一次在自家小區用上了嶄新現代的排練室!未來社區的創建,滿足了我們的文化娛樂需求,讓我們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81歲的郎官社區甬劇團團長王武揚高興地對記者介紹。郎官社區建造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35%,是一個典型的中心城區“老破小”社區。
【資料圖】
老年人口多、公共活動空間缺失,社區活動場地狹小、社區活動參與率低,社區停車位少、白天也往往“一位難求”……在未來社區創建中,郎官社區的這些“痛點”得到了妥善解決,更難得的是最大程度盤活了閑置空間,實現了未來社區“一統三化九場景”的成功落地。
該社區是如何實現從“老破小”到“全齡友好型”未來社區的蝶變的?能給寧波今后的未來社區創建帶來哪些啟示?
因地制宜,打造“三化九場景”
當場景打造與居民需求發生矛盾時,他們這么辦!
海曙區南門街道郎官社區,常住人口6824人,其中老年人占比35%,中年人30%,年輕人20%,未成年人15%,是一個老齡化程度較為嚴重的老社區。
“圍繞居民的需求,郎官社區在‘一統三化九場景’的頂層設計中,摒棄面面俱到的思路,最終確定采用‘1+5+3’‘標配+選配’的模式打造場景,即共建1個特色場景創業,聚焦‘一老一小’打造鄰里、健康、教育、服務、治理5個標配場景,因地制宜打造交通、低碳、建筑3個選配場景,解決居民痛點堵點問題。”海曙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為解決社區老年人口多,養老服務、活動空間缺失的問題,社區打造了一站式鄰里中心;為解決“停車難”問題,社區對接周邊的酒店、寫字樓等,共洽談“錯峰”共享車位205個;為滿足居民日常交流、鍛煉等需求,又因地制宜,改造出了滿足“一老一小”活動的口袋公園,同時提升了口袋公園的綠化品質。
在郎官社區內,有一所中原小學,早晚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車輛十分擁擠。在教育場景打造中,為了讓孩子們擁有更為安全的上學環境,打造“最美上學路”的方案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社區道路狹小,如果打造“最美上學路”,須占用原有的單側停車位,這就意味著小區會減少15個左右的停車位,加劇小區的停車難問題。
“在征求意見過程中,這個建設方案沒有獲得居民的認可。最終在打造‘最美上學路’和保留原有車位之間,我們選擇了保留原有車位。同時,對中原小學旁這條孩子們上學和放學必經道路實施單向通行,確保孩子們的安全。”郎官社區黨委書記阮維芳說。
一站式鄰里中心內的健康小屋,居民正在測量血壓。
鄰里中心選址最具煙火氣的街巷旁
而曾經的“第一方案”并非這里
郎官社區苗圃路100弄小區一樓區域,緊靠社區最具煙火氣的詠歸路42弄,人流量大,早晚都十分熱鬧。
在這里,擁有城市書房、居家養老服務站、中醫診室、健康小屋、南門司法所,是一處集閱讀、文體活動、就餐、普法、教育于一體的一站式鄰里中心。一站式鄰里中心外,還有一個占地約500平方米的社區活動小廣場。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兩張冰壺球桌旁,圍滿了等待比賽的冰壺球愛好者;乒乓球桌旁,兩位居民對戰正酣;而在一旁的活動室內,王武揚正帶著他的隊員們,專心致志地排練著甬劇……
而在改造前,這里僅有城市書房的位置屬于社區活動中心,其他區塊都“各有其主”,500平方米的小廣場曾是黃土裸露的綠地。“這處場地產權多數不在我們這里,年代久遠,問租戶,也說不清……因為產權復雜,剛開始,這里并非我們的首選。”說起一站式鄰里中心的選址,阮維芳打開了話匣子。
“我們的第一方案,是轄區4000多平方米的企業閑置用房。洽談后,因為租金和場地未來開發的不確定性,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苗圃路100弄小區一樓這個場地。這里前期是以國有產權房為主,年限較早、設施陳舊,租給商戶經營、倉儲,環境衛生條件不好。”阮維芳說,“2021年3月份開始,我們就開始尋找這些房屋的產權人,在街道和社區居民的幫助下,我們以‘租賃+回收’的方式,取得了這些房產的使用權,打造了一站式鄰里中心。從目前的使用情況看,這個地方非常受居民歡迎。”
郎官社區的城市書房。
老廠房舊改新生
老社區里隱藏著創業場景
在郎官社區內,還隱藏著一個4000多平方米的創業場景,即坐落于苗圃街3號的郎官驛創意社區。
據郎官驛創意社區負責人沈宇介紹說,這里原是博洋集團的一處老廠區,2021年7月,經舊廠房改造,郎官驛創意社區正式投入運營,打造融青年藝術家工作室、名畫公寓、城中民宿、咖啡店于一體的多元化文創新業態。“目前入駐了20余家文創企業,涵蓋建筑設計、匠人手作、網絡直播、花藝設計。”沈宇介紹說。
漫步郎官驛,隨處可見的鮮花綠植,都是入駐企業設計、維護的。作為郎官未來社區的創意場景,郎官驛創意社區內設多功能會議室、會客空間、路演廳、郎官驛民宿、人才公寓房、創業辦公用房等眾多類型空間,一站式滿足了社區年輕人的創業需求。
“我們街道配合郎官驛的建筑風格,整修了社區辦公用房,使其成為全區條件最好、審美最高的社區辦公用房之一。”南門街道城建辦副主任顧春暉說。
如何實現長效運營?
創建時就已經考慮好了
未來社區場景打造后,如何實現長效運營,讓居民感受到未來社區創建帶來的高品質生活,為幸福生活“加碼”?
據介紹,郎官社區充分調動轄區企業的積極性,為未來社區場景的運維提供專業服務。
“未來社區創建后,社區新增了中醫館、健康小屋、城市書房、共享廚房、苗圃課堂等場景,服務內容包括教育、交通、醫療、文化、養老等全生命周期服務,我們委托屬地社區服務企業作為郎官未來社區的大運維‘掌柜’,統籌各方主體、社會組織等力量,負責相關空間、活動與平臺的運維,有效控制了運營成本。”南門街道城建辦副主任顧春暉介紹說。
“考慮到轄區資源的局限性和人口結構,我們就地與屬地企業合作共建托幼班級,共增設40個托位,同時簽署共建協議,為轄區的幼兒提供公益課程,包括繪本閱讀、大運動、精細動作等相關早教課程與活動。”
“同時,先后引進19家餐飲企業,打造老年助餐樣板,除‘老年食堂’‘送餐服務’等傳統助餐模式外,在街道范圍內牽頭推出‘爸媽桌餐’多元化助餐模式,轄區60周歲以上居民可通過申領助餐卡,享受就餐消費8折優惠,助餐卡包括實體卡與電子卡,所有優惠均為企業自愿提供,無需財政提供額外補助。”
“實際上,這些運維模式,在創建時就已經進行了考慮。不僅要讓這些場景正常運營,同時堅持普惠為主,劃清普惠性服務與有償服務的界線,鼓勵運營方拓展服務范圍,不斷優化服務供給,實現自行供血,讓未來社區的一系列場景實現長效運營,讓更多的社區居民享有未來社區帶來的實惠和便捷。”顧春暉說。
寧波晚報記者周科娜/文劉波/攝
郎官社區內的綠化景觀。
-專家點評
未來已來。郎官未來社區的打造,觸摸到了“未來社區”以人為本的核心,從老百姓所盼所想所需出發,便民、安民、惠民。
那么,郎官未來社區的創建,給寧波的未來社區創建帶來了哪些啟示?在專家眼里,又有哪些做法值得推廣和借鑒呢?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產業化分院副院長、浙江省未來社區專家委員會專家宋兵
未來社區“三化九場景”的核心是提高社區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水平,提升社區的能級,從而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
“三化”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人本化”。在舊改類的未來社區項目中,如何依據社區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解決居民遇到的實際問題,是“人本化”的具體體現。
郎官社區的工作模式有兩大亮點:
一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模式。通過對社區現有空間的深度挖掘,成功地創造出集養老、就醫、運動、教育、文藝、就餐于一體的一站式鄰里中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未來社區鄰里、健康、教育等場景。
二是,運營團隊前置的工作模式。郎官社區的運營方案堅持著眼社區的全生命周期,以運營思維指導規劃設計和改造建設的全過程,從而為社區今后長久運營構建了自我造血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郎官社區的工作模式保障了社區的“人本化”不是口號,具備真正的落地性。
在“生態化”方面,郎官社區通過一站式地滿足年輕人的創業需求,既實現了未來社區的創業場景,又解決了年輕人的居住問題,同時還符合國家提倡的“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綠色發展理念,是未來社區“生態化”的具體體現。
建議郎官社區后續在運營的過程中,通過建立社區的數字資產,提升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水平,實現社區的智能化升級。
社區居民正在進行桌上冰壺球比賽。
寧波財經學院地方合作與繼續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葛云鋒
未來社區的“未來”并不是大興土木、憑空打造,而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下的“推陳出新”,郎官未來社區的創建正好詮釋了這一點。
郎官未來社區立足“老破舊小區”,在資源緊張局限的現實困境下,立足現狀微改造微提升,以“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為核心,高度整合和集成資源,創新性地營造了特色個性化的場景。
圍繞“痛點”打造現代化元素的場景空間,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圍繞“難點”解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煩惱,讓幸福觸手可及。
同時郎官未來社區實行投建運維一體化,通過空間融合、機制創新、載體共建共享等激發“社區原住民”內生動力,構建了未來社區生成式漸進迭代的社區新形態,這種模式和做法具有引領示范效應,值得大力推薦和學習。
關鍵詞: 郎官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