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監護室內,哥哥彭銀濤已昏迷11天,只聽到床邊監護儀發出“嘀嘀”聲響;重癥監護室外,彭金閣與嫂子邢瑞英已守候11天,他的手機里時不時跳出微信紅包待領取的提示音。此時此刻,兩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有絕望,更有希望。
11月6日,彭銀濤突發腦出血,本就清苦的家陷入了難以為繼的窘迫境地。這幾天,有一群人正在努力。他們與彭銀濤一樣,都是退役軍人,來自全國各地,現在都在寧波北侖,還加入了同一個微信群。
“我們這個戰友群里,大部分人都是在北侖從事貨運的集卡司機,疫情影響下,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但還是有不少人愿意提供幫助。”11月16日,群主王寶祥告訴記者,不少戰友給彭銀濤家人發了微信紅包,雖然與不菲的醫療費相比,這個數字實在是杯水車薪,但溫暖還在繼續,希望這份戰友情能給彭銀濤帶來力量。
【資料圖】
視頻制作記者陳燁
心系戰友病情,這個群被微信紅包刷屏
“親愛的戰友們,困難時期相互幫助!咱們群里的騰飛陷入昏迷,在北侖區人民醫院。大家如經濟寬裕的話,請獻一份愛心……”這段由王寶祥編輯的信息,這幾天一直掛在戰友群的群公告里。騰飛,是彭銀濤的網名。
“希望他早日康復。”
“戰友之間相互幫助是應該的。”
“也算上我一份!”
……
這個戰友群被微信紅包刷屏
心系彭銀濤的病情,微信紅包在群里刷屏。50元、100元、200元……每一份都藏著戰友之間的情意。有些人還把信息轉發到朋友圈,廣而告之。
彭銀濤入院就診記錄
這個群創建于5年前,王寶祥是其中為數不多的非退役軍人。“我開辦的企業跟運輸行業業務往來密切,也是第一批入群的成員。”他告訴記者,這個群一方面是交流行業信息,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建立并鞏固戰友情的“樂園”。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這幾天為了彭銀濤的事,群里才熱鬧起來。可事實上,很多人連彭銀濤的全名都不知道,有的只有一面之緣,有的僅限于“網友”身份。
作為群主,王寶祥會在每年“八一”建軍節前組織聯誼會,有空的人會來參與。對彭銀濤的印象,也只是前兩年的聚餐罷了。“他不是每年都來,但我對他印象很好。塊頭大,有力氣,又熱心,搞活動都會幫忙。有一年要騰出活動場地,會議室里的桌子他一下就能抬起來。”
2018年老兵聯誼會上,彭銀濤幫忙布置現場
這么結實的一個人,如今躺在重癥監護室,王寶祥想想就心疼。這場圍繞彭銀濤展開的愛心行動,他是第一個帶頭的。
躺在病床上的他有一副熱心腸
雪中送炭,這讓守候在重癥監護室外的彭銀濤家人感受到了溫暖。
彭銀濤出生于河南商丘的一個小鄉村,1999年入伍當兵,退役后來浙江打工謀生,在北侖跑運輸已有十余年。
在老家的父親一級殘疾,沒有勞動能力,母親有心臟病,也干不了體力活。他與妻子邢瑞英育有一兒一女,正是上學的年紀,一大家子的花銷都落在他的肩上。每天賣力干活,好的時候每月能賺一萬元,不景氣時只有五千元。每個月寄回老家的錢,僅僅能夠維持家人的基本生活。
彭銀濤參加活動時坐姿筆挺
突發腦出血是在11月6日,那一天是他42歲生日,可對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頂梁柱來說,并沒什么特別,依然是為生計奔波的日子。
“11月6日中午接到電話,說哥哥出事了,我和嫂子趕緊趕到北侖區人民醫院。”這些天,彭金閣和嫂子邢瑞英過得很艱難,為了省錢,他們吃住在車里。每天七八千元的醫療費,一開始就掏空了這個家,他們借遍親戚朋友,至今還欠著四五萬元。
彭銀濤還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
走投無路之下,彭金閣到處想辦法,包括求助哥哥的戰友群。他本以為可能得不到回應,畢竟彼此都不熟悉,沒想到的是,這幾天那么多人伸出援手。
在他眼里,哥哥待人很熱心,但有一件事,直至這次出事了才知道。“我前幾天打開他的手機,來自一個網絡眾籌平臺的信息彈跳出來,原來他這幾年一直在幫助別人,數額就10元、20元,但次數非常多。”
給一個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捐款,留言“困難是暫時的”;給一個孩子重病的父親捐款,鼓勵他“早日渡過難關”;給8歲白血病女孩捐款,祝福“一切都會好起來”;給一個患了重毒肝炎的年輕母親捐款,留言“好人一生平安”……
這是彭銀濤多年來獻愛心的一小部分截圖
彭銀濤把自己的愛心留給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現在,他也獲得了戰友、老家親友的幫助。那么,現在他的病情怎么樣了?
北侖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的高醫生說,目前彭銀濤自主呼吸是平穩的,腦水腫的高峰期也在慢慢過去,命應該能保住,后續就看腦功能的康復情況。“等生命體征穩定后,建議家人送他到康復醫院,關鍵是能否蘇醒過來。”
不過他也坦言,即便患者家屬后續回老家完成醫保報銷,需要自行承擔的費用還是不少,預計在醫院就要七八萬元,這還不包括下一步康復醫院的治療。
“再難,都要救!大家都在幫他,會挺過去的!”這是家人的想法,也是堅持下去的理由。
寧波晚報記者陳燁
關鍵詞: 一面之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