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如今在寧波已很常見。記者崔引/攝
(資料圖)
2013年,寧波市執行國家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從新的起點出發,寧波的空氣質量不斷改善,2021年的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5.9%,創下了2013年以來的最高數值,較2013年上升20.6個百分點,較2017年提升10.7個百分點。
與數據的變化相映照的是,寧波人看到的“寧波藍”越來越多,在市民朋友圈里,藍天白云經常成為刷屏的“爆款”。
十年治理“黑煙車”
從人員上路治理到電子眼全天候抓拍
2012年7月,寧波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心成立,至今已整整10年。“中心成立不久我就入職了,我感覺與它共同成長的這段歲月,非常溫暖且很有意義。”該中心工作人員王巧玲說。
“2012年初,寧波逐步上線了機動車尾氣檢測站,最早只有4個站點。”王巧玲回憶說,“但發展很快,第二年初,寧波就實現了全覆蓋,車主再也不用把車子從寧海、象山等地開到市區來檢測。”
發展到現在,我市已經實現了對車輛安全性能、環保排放、營運車輛綜合年檢的“三合一”檢測,機動車排放檢測機構多達32家,各類檢測線414條,給有車一族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
“由于工作原因,我對拖著黑尾巴的‘黑煙車’特別關注。”王巧玲說,處理關于“黑煙車”的舉報是該中心的一項日常工作,不管是一般市民的“隨手拍”舉報,還是執法人員的“親眼見”,他們都會一一處理。
“以前我們的處理方式主要是現場執法,靠的是人防——和公安部門聯動,天氣好的時候,每周要上路執勤三四天,通過便攜式煙度儀現場為車輛‘做體檢’,常常是出門時干干凈凈,回來時灰頭土臉。”王巧玲說,現在,該中心引入許多“黑科技”手段,再加上不定期地人工道路抽檢,構建了“技防+人防”“現場+非現場”的在用車尾氣監控執法體系。
比如,寧波建立健全了一套省內獨有的公安、交通、生態環境三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在全市柴油貨車集中的主要路段,布設了56個黑煙抓拍點位,全天候實施電子抓拍。經過電子眼抓拍、后臺煙度比對,可以在1秒內判斷出目標車輛的尾氣排放是否超標。去年開始,還對國Ⅴ及以上標準的重型柴油車接入了OBD遠程在線監控,可以實時監控車輛尾氣排放情況。
十年記錄“藍天日志”
一部投訴電話從熱鬧到冷清
郁振偉家住鎮海老城區,今年66歲,是鎮海綠絲帶環保志愿者總隊隊長,2019年獲得過全國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稱號。最近十年,他每天觀察空氣質量,記錄“藍天日志”。
翻閱近幾年記下的“藍天日志”,郁振偉發現,“藍天”“空氣清新”等字眼不斷刷屏,空氣質量的描述也不斷出現“很好”“較好”等詞匯。
“2012年,寧波可沒這么好的空氣質量。”郁振偉說,那一年,針對民生關注熱點的環境狀況,鎮海組織了一支環保志愿者隊伍,他當選總隊隊長,每個隊員就是一個移動的“環境監測點”,觀察并記錄著周邊空氣環境的動態。
鎮海港是煤炭吞吐大港,郁振偉家幾百米遠的地方就有一個煤炭交易市場,這里也成為他的重要觀測點,煤塵和其他揚塵是他關注的重點。
“我們有一個關于環境的投訴電話,以前這個電話很熱鬧,經常有人投訴。”郁振偉告訴記者,“2019年以后,我們志愿者總隊再也沒有接到過有關煤灰的投訴。我們現在都是帶著很愉悅的心情在記錄‘藍天日志’。”
數說這十年
2013年以來,我市相繼印發實施《寧波市大氣復合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寧波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4-2017年)》和《寧波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采取強有力的工作舉措持續改善大氣環境。
2013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開始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75,優良率75.3%。2021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25,較2013年下降2.5;優良率95.9%,較2013年上升20.6個百分點。
這其中有三個時間節點值得一提:2018年,寧波市大氣環境六項常規污染物濃度限值首次均優于國家二級標準,比原計劃提前兩年邁入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截至2021年底,已連續4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22年,寧波全域建成“清新空氣示范區”。
寧波晚報記者滕華 通訊員陳曉眾
關鍵詞: 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