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扶手、石階整潔完好。
2017年改造前部分石階坍塌、扶手腐蝕。
【資料圖】
“國慶假期結束后,我們小區迎來了新一輪改造,在這個節點回顧一下這些年小區里里外外的改變,我覺得很有意義……”10月8日,江北區莊橋街道三和嘉園小區業委會主任熊佩娜給記者發來了近年來小區改造的對比照。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個原定位于經濟適用限價房的老小區,在一次次改造中重獲“新生”。
借兩次改造契機,停車難、內澇等問題得到改善
三和嘉園小區建成于2006年,是寧波首批經濟適用限價房。在2017年改造前,小區存在基礎設施陳舊老化、環境不夠整潔、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2006年我剛搬來時,整個小區只有8輛車,后來車多得根本停不下。”熊佩娜拿著小區不同點位的舊照片告訴記者,作為一個老小區,三和嘉園有1000多戶居民,地面停車位卻只有60多個,加上小區的東門原本無道閘系統,粗放式的管理讓停車問題更加嚴重。
2017年,小區開展海綿化改造工程,同時開展“海綿+”形式的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三和嘉園抓住機遇,把長期困擾小區的停車難題也一并規劃解決。“我們將綠化率和停車位兩相平衡,首先將輔路從原來的3.6米拓寬到5米,可單邊停車,在沿路綠化帶的基礎上規劃了花園式車位,還有以前居民種菜的空地,也改造成了停車場。”熊佩娜說,這樣一來,地面停車位一下新增了200多個。同時,透水性極好的“海綿路面”,也徹底改變了小區以往積水坑洼的弊端。如今只要旁邊的河流不發生倒灌,小區路面就不會積水,居住環境大大提升。
2020年,在老舊小區改造中,三和嘉園的“面子”和“里子”再次得到優化提升。居民樓墻體老化、漏水問題得到了解決,外立面重新粉刷,并統一安裝了空調柵欄,內部樓道“飛線”被整理固定,安裝了新的扶手,門禁系統和樓道照明也得到了完善。
組照對比之下,小區處處舊貌換新顏
作為業委會主任,這些年來,熊佩娜早已養成了隨手記錄小區里點滴變化的習慣,手機里存滿了小區各個時期的圖片。不難發現,在這幾年里,三和嘉園還有許多角落變了樣,居民們也因此生活得更舒適。
“現在小區又啟動了雨污分流的改造工程,借這個契機,我們會同步開展消防管道的改造,讓居民住得安全放心;另外還將融入未來社區活動場地的打造,給小區里的孩子更多更大的玩樂空間。”熊佩娜說,“相信通過社區、業委會、志愿者隊伍和廣大居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在這里生活會越來越幸福,我們期待著下個5年、10年的變遷。”
寧波晚報記者陶倪 實習生李睿清
關鍵詞: 三和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