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以來,我市出現兩輪強高溫天氣,呈現極端高溫出現早、強度特強、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等特點;高溫期間遭遇的強對流天氣呈現“頻發、突發、重發、并發”特征,其中,雷雨大風尤為極端。
一、7月5日以來我市出現兩輪強高溫天氣過程
第一輪連續強高溫過程出現在7月5到17日,全市最高氣溫長時間徘徊在38~40℃,部分地區40℃以上,各區縣(市)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下同)均為13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二輪連續強高溫過程7月20日開始,截止26日,各區縣(市)高溫日數5~7天,除慈溪余姚外其他各區縣(市)極端最高氣溫均超過40℃;23日我市首次全域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1、40℃極端高溫出現早
195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市區(鄞州國家氣象站,下同)40℃以上極端高溫最早出現在7月5日(2005年),今年7月10日為歷史第二早。
2、強度特強
各區縣(市)均出現酷熱天氣。7月5日以來,各區縣(市)代表站極端最高氣溫均超過40℃。
高溫日數多地創新高。7月5日以來,各區縣(市)高溫日數17~19天,除余姚慈溪外均平或破當地歷史同期最多紀錄;38℃以上高溫日數普遍在8天以上,40℃以上高溫日數大部分在3天以上,除寧海外38℃和40℃以上高溫日數均為當地歷史同期最多。
市區平均氣溫破同期紀錄。7月5到26日市區平均氣溫31.7℃、平均最高氣溫37.8℃,分別比常年同期高2.6℃、4℃,均破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高溫預警信號發布多。第一輪高溫影響期間(6到17日)全市發布22次高溫紅色預警信號;每天均有區縣(市)發布高溫預警信號,共計發布108次,8到17日全域發布高溫橙色或紅色預警信號。第二輪高溫過程高溫強度日變化較為明顯,23日我市全域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這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的首次;20到21日、23日和26日均有區縣(市)發布高溫預警信號,共計發布35次。
3、持續時間長
一天中高溫影響時間長。23日市區最高氣溫≥38℃連續時間長達400分鐘(11時14分至17時53分),該階段平均氣溫達39.4℃,40℃以上高溫累計83分鐘,最高氣溫40.5℃,出現在15時53分。
高溫“早來晚退”。余姚最高氣溫≥38℃持續時間最長,累計達2940分鐘(49小時),分別出現在6日、8到15日、17日、20到21日、23日和26日,其中,8到14日38℃高溫出現時間呈現“早來晚退”特征。
4、影響范圍廣
全市除海拔700米以上山區外普遍出現35℃以上高溫,156個鄉鎮(街道)出現38℃以上高溫,其中,138個鄉鎮(街道)出現40℃以上高溫,江北、鎮海、奉化、慈溪和寧海全域40℃高溫影響。
另外,受大陸干熱西風影響,象山部分地區也出現罕見的40℃以上高溫。
二、高溫期間強對流頻發重發
在連續強高溫影響下,大氣能量更為充足,水汽含量更高,更加有利于強對流的激發和加強,我市高溫期間遭遇的強對流天氣呈現“頻發、突發、重發、并發”特征,其中,雷雨大風災害對我市的影響尤為極端。
頻發:7月5日以來,我市強對流天氣共出現16天,其中,7月12日、17日、21日、24日、25日為全市性天氣過程,影響范圍廣。
突發:前期征兆不明顯,局地突然加強,出現風速突增、氣壓斗升、氣溫驟降的現象。
重發:多地出現短時間強風天氣,極值大、歷時短,7月12日鄞州站13級(37.9米/秒,破建站以來最大紀錄),7月17日奉化塘頭站和7月26日北侖大榭二橋站12級。
并發:颮線、下擊暴流、超級單體、多單體風暴等典型強對流風暴輪番襲擊,造成雷雨大風、強雷電、短時強降水和冰雹等多種災害性天氣同時出現。
三、趨勢預測
1、高溫預報
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預計今明天我市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6~39℃,局部39℃以上,29日到下月初受海上東南氣流影響,高溫有望緩和,最高氣溫33~36℃。
2、強對流預報
月底前每天午后到上半夜仍多雷陣雨,有雷雨地區可伴有短時強降水、強雷電、8~10級個別11級及以上雷雨大風和局地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四、關注及提醒
1、繼續防范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強雷電和局地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尤其是沿灣、沿湖、沿海以及水面、湖面、海面、跨海大橋及其周邊地區極端大風的防御工作。
2、繼續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防范高溫熱浪對戶外作業、電力供應、交通、農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
3、目前我市部分地區氣象干旱有所顯現,預計未來將進一步發展,對農業、生態等有不利影響。
4、密切關注臺風動態。月底到下月初大氣環流將發生較大調整,海上可能有臺風生成,我們將密切監視,加強分析,及時報告。通訊員 丁燁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