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寧波局部最高40℃且無雨的高溫天,著實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不少網友疑惑,天氣這么熱,怎樣才能來一場人工增雨降降溫呢?
(相關資料圖)
今天上午記者從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市人影辦”,設在市氣象局)了解到,他們的人工增雨作業隊,此刻正在耐心地等待著作業“窗口期”的到來。
“昨天的云層高度厚度都不理想,我們今天繼續觀望,時刻準備著。”市人影辦作業指揮員孫仕強告訴記者,完成一次人工增雨作業還是一個“系統”工程,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即天氣條件,人工增雨作業并不是氣象部門憑空造雨,要知道“人工增雨”不是“人工降雨”,并非所有的云都可以化成雨,而是在有合適降水云團時,加點“催化劑”讓它下大一點。這樣云團除了具備豐富的云水資源,云層還要足夠厚,一般要大于2公里,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上升氣流條件。
“地利”即空域條件,火箭增雨作業彈能到達的高度基本在4000至8000米,而所以這需要空域管理部門緊密配合,確保當時上空沒有飛機經過,才能確保安全開展作業。
“人和”即作業時機,作業時機的選擇要經過較長準備和等待,而且每次作業一般都會至少提前3天左右進行協調、制定作業計劃。并在臨近作業前,提前一天以上向相關部門報備。這個過程需要空管、公安、應急、資規、水利等多部門的通力協作才能完成。
人工增雨作業實施現場。資料圖
據市人影辦最近發布的公告:從7月15日開始到18日,根據天氣和空域條件,市人影辦在余姚市梨洲街道、奉化區大堰鎮和寧海縣黃壇鎮,組織人影作業隊實施人工增雨火箭作業;在余姚市梨洲街道、奉化區溪口鎮和寧海縣深甽鎮,開展人工增雨煙爐作業。
那如何才能實現人工增雨呢?“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一般采用高炮、火箭、地面煙爐和飛機作業四種方式。目前在寧波采用火箭作業和地面煙爐作業兩種人工增雨作業方式。”孫仕強介紹,目前寧波市在中國氣象局人影中心核準備案的一共有5個火箭人工增雨作業點和3個地面煙爐作業點。
“這就像狙擊手守侯目標出現的過程,而我們守侯著的是合適的云團,大家都要耐心等待好時機的來臨。”孫仕強回憶,近年來我們現場作業隊有好幾次從上午等到深夜或者凌晨等到下午才能作業,少數情況也有等待較長時間后確定沒有作業機會后中止作業。人工增雨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在當前適時實施人工增雨,對緩解旱情、降低森林火險氣象風險等級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有積極作用。
據統計,2021年最干旱的1到4月我市共實施人工增雨作業57輪次,其中火箭作業30輪次,地面煙爐作業27輪次,經省人影中心評估增水約2094萬噸。(記者 孫肖 通訊員 傅華英)
關鍵詞: 天時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