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記者 柯善露 孫宇卓
今天(6月6日)是全國第八個放魚日,在寧波象山港海域,400多萬活蹦亂跳的“小精靈們”躍入大海,譜寫了一封寧波寫給大海的“情書”。
在放魚日當天,寧波放流了哪些東海“小精靈”?選擇什么點位進行放流?為何在這個時間點放魚?帶著“三問”,記者專訪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漁港管理處處長石志猛,為大家解開這封“情書”蘊藏的密碼。
石志猛介紹,今天在象山港海域共放流450萬尾大黃魚魚苗、2萬尾銀鯧魚苗和20萬只擬穴青蟹苗。
岱衢族大黃魚是寧波市乃至浙江省重要的增殖放流經濟物種,已連續放流11年,其累積效應已顯現,大黃魚對自然水體的群體補充率達30%;
銀鯧是《浙江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2021-2025年)》探索性放流物種,隨著銀鯧人工育苗的成功,銀鯧的探索性、試驗性增殖放流會越來越多,有助于恢復銀鯧漁業資源;
擬穴青蟹則是象山港重要的增殖放流經濟物種,是促進漁民增產增收的有效手段,擬穴青蟹規模化育苗生產的突破,將進一步促進增殖放流品種多樣化、有助于水生生物生態群落結構的完善。
這三種海洋“精靈”分別放流于什么位置?
石志猛告訴記者,擬穴青蟹在黃避岙執法基地碼頭放流,因為這里海域低潮灘涂干露、平緩,水草豐盛,咸淡水交匯,餌料豐富,適合擬穴青蟹生長;
象山港野龍山海域洋面開闊、水流平緩,臨近大黃魚傳統漁場大目洋,離南韭山放流海域1小時,則更適合大黃魚和銀鯧的放流觀摩,符合這兩個物種的放流路徑。
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放流,也頗有深意。石志猛表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現在正處于傳統的放流季,大多數水生動物經過春季的繁育和暫養,已達到增殖放流的規格、體格要求;
二是5-9月是禁漁期,捕撈壓力小,適合放流物種的生長;
三是此時氣候、水溫適宜,水質好,水流平緩,餌料豐富,適合放流水生動物索餌、攝食和生長。
經初步統計,近五年來,寧波投入的漁業放流資金超過5000萬元,投放的苗種超過44億尾,為東海漁業資源的修復和推進海洋漁業的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