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位于喉結下方,是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分泌的甲狀腺激素主要作用是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等。甲狀腺內的腫塊統稱為甲狀腺結節。福建省惠安縣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陳建梅介紹,人群中甲狀腺結節十分常見,自從超聲檢查普遍應用于體檢后,甲狀腺結節的發現率從4%快速上升至19%—67%,其中以女性和老年人為主。
陳建梅表示,其實結節只是腫瘤、囊腫、炎性團塊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狀腺腫物的一種形態描述。甲狀腺結節有良性及惡性之分,但卻沒有特異的臨床表現,有的良性結節生長較快類似惡性腫瘤,而有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又類似良性結節。因此,要確定甲狀腺結節的性質不能單憑體檢或超聲檢查,還需要結合病史、體檢、化驗,甚至病理檢查才能判斷。并不是所有的甲狀腺結節都需要治療,前面這些檢查可幫助醫生區分哪些結節需要治療,哪些僅隨訪觀察即可。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惡性僅占5%—15%。
陳建梅告訴記者,甲狀腺結節的病因復雜,目前認為與放射性接觸、自身免疫、遺傳、碘攝入等因素有關。甲狀腺結節是否影響健康,取決于結節的病理性質、大小、生長方式和功能。所謂的病理性質,就是人們常說的良性或惡性,惡性會危害健康,而良性至多會引起某些不適癥狀。炎癥性的結節,如亞急性甲狀腺炎會有發熱和頸部疼痛的癥狀;如果結節過大或者呈侵襲性生長,則可能會壓迫食管、氣管、神經,導致吞咽困難,嗆咳,呼吸困難和聲音嘶啞等癥狀;如果結節能夠自主分泌甲狀腺激素,那就會出現心慌、怕熱、多汗、善饑、消瘦等甲亢的相應癥狀;如果合并了甲狀腺機能減退,那就可能出現畏寒、浮腫、記憶力減退等表現;如果甲狀腺結節發生壞死出血,頸部腫塊會突然增大并可引起疼痛。當然,絕大多數的良性結節不引起任何主觀不適癥狀。
甲狀腺結節患者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陳建梅表示,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要明確甲狀腺結節的原因和分類,根據甲狀腺結節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飲食方案。如果是Graves甲亢伴發結節,需要嚴格忌碘飲食,食用無碘鹽,禁食海帶、紫菜、海魚等海產品。如果是橋本甲狀腺炎伴發結節,無須嚴格忌碘,但大量食入高碘食物會增加甲狀腺濾泡細胞的損傷及抗體產生,加重甲狀腺細胞的破壞,因此不主張過度食入大量海產品。如果結節是能分泌甲狀腺激素的高功能腺瘤,也需要嚴格忌碘,因為碘是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原料之一,碘的攝入也會增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使甲亢的癥狀加重。如果是無功能結節,也就是說對甲狀腺功能沒有影響,飲食上無須忌碘,建議少食用蘿卜、卷心菜等食物,因為目前研究發現這兩種食物會促進甲狀腺結節的長大。
“總之,正常人群中甲狀腺結節的出現率很高,體檢發現不必感到驚訝,而且這些體檢發現的甲狀腺結節通常沒有可感知的癥狀。”陳建梅說,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后,接下來應該去專科醫院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超聲檢查,這對判斷結節的性質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具有決定性作用。體檢發現的甲狀腺結節絕大多數是良性的,不過分擔心,應該咨詢專科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意見。甲狀腺結節不一定需要治療,需視具體情況而定。(本報記者 吳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