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肝炎的女性,特別是乙肝,常怕把疾病傳給下一代。而母嬰傳播的確是乙肝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天津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馬冉副主任醫師表示,“有統計顯示,我國母嬰傳播導致的慢性乙肝患者約占乙肝患者總數的1/2,如果不進行乙肝的母嬰傳播阻斷,我國每年約有80萬新生兒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25%最終將發展成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大量臨床資料和經驗表明,接受乙肝母嬰阻斷治療,在產前、產時對孕產婦進行適當干預,同時在產后對新生兒進行免疫保護,阻斷感染的成功率可達95%以上。我市第二人民醫院作為我市最早進行母嬰阻斷的醫院,其干預成功率目前已高達99%。”
該院肝病三科(腫瘤科)陳鵬說,女性乙肝患者生育時不進行母嬰阻斷,新生兒被感染乙肝的幾率高達30%至80%。通常媽媽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將乙肝病毒傳染給寶寶。宮內感染即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母體內乙肝病毒感染;產時感染即新生兒吞咽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陰道分泌物、或因子宮收縮使胎盤絨毛血管破裂,致使母血滲漏入胎兒血循環引起嬰兒感染乙肝病毒;產后感染即發生在生活中母嬰之間的密切接觸。陳鵬建議準備妊娠的女性,應進行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物的篩查,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確認感染了乙肝病毒,就應進一步接受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肝臟B超檢查,以了解體內乙肝病毒傳染性大小,以及是否處于發病期,是否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這對今后的母嬰阻斷治療來說是及其重要的一步。通常肝功能正常和乙肝病毒DNA降低時,是妊娠最佳時機。
馬冉說,母嬰阻斷主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孕期。孕前肝功正常情況下可放心懷孕,待孕12周左右到醫院進行肝功和HBV病毒的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決定阻斷的時間和方案。像大三陽、DNA陽性、DNA陰性和病毒攜帶量大的孕婦,從孕期24周起開始進行干預,每四周進行一次檢查;小三陽及病毒攜帶量少的孕婦從28周開始進行干預,每四周進行一次檢查。與此同時,孕婦每月還需檢查肝功能,孕晚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胎盤監測。通過孕期的監測和治療,減少寶寶感染幾率。陳鵬提醒孕媽媽如果這一階段病毒水平非常高,接受抗病毒治療更能降低乙肝寶寶出生的機會。替比夫定和替諾福韋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孕婦抗病毒用藥。
第二個階段是產時。通過產時嚴格的助產技術規范,防止新生兒產時感染乙肝病毒。為了降低新生兒感染幾率,根據孕婦的病情,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嬰兒出生后,利用乙肝疫苗聯合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進行免疫,并根據嬰兒出生時的乙肝病毒檢測情況再進行更正,可以大大增高了母嬰阻斷率。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種3針,寶寶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1針,在1個月和6個月時注射第2和第3針疫苗。寶寶在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接種1個月后,到專科醫院就診,如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陰性,而表面抗體陽性,則表明免疫接種成功了。
第三階段是隨訪。新生兒出生7天內,是阻斷的關鍵期。因此在住院期間,新生兒主要的乙肝病毒阻斷已基本完成,但還需進行不斷隨訪,對寶寶進行查體和乙肝病毒檢測,根據檢測的結果再進行下一步的阻斷,直到寶寶周歲。
(楊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