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染病專科醫生告誡人們必須要記住這個概念:奧密克戎毒株不是最后的變異株。因此,緩和感染對策并不等于什么感染對策都不要。
文/姜建強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已滿3年。被視為病毒性減弱的奧密克戎,仍用其最強的感染力,撕破人類的防疫底線,擊碎人們的抗疫信心。不過,最近人們關注的一個話題是:疫情三年,日本是如何在一個超高齡社會里,將感染率和死亡率控制在雙底的,又是如何最先兼顧疫情和經濟兩面,邁出后疫情時代新生活樣式的?他們做對了什么?我們先看一組數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本是在2020年1月16日,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一位來自中國武漢的男性),到2023年1月4日為止,日本國內陽性數累計達29571931人。1,2億人口數的日本,相當于全國每4人中有1人感染過新冠病毒。死者數累計58162人,是感染者數的0,2%。
我們再來看另一組數據。同樣是2023年1月4日這一天:
美國國內陽性數累計達102963370人。死亡數累計1120040人。美國人口是3,3億人;
英國國內陽性數累計達24135084人,死亡數累計198937人。英國人口是6860萬人;
德國國內陽性數累計達37446795人,死亡數累計162021人。德國人口是8407萬人;
韓國國內陽性數累計達29299166人,死亡數累計32421人。韓國人口是5173萬人。
從人口數看這些國家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日本無疑屬于“雙低”的優等生。即便是被我們視為防疫楷模的新加坡,截至今年的1月4日,累計感染人數是2205237人,按照564萬人口比計算,其陽性率也遠超日本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新冠死亡累計數,還是采用寬口徑統計標準下取得的。所謂寬口徑就是說不問是否患有基礎疾病,只要在死者身上查出有新冠病毒,則一律被視為“新冠致死”(die fromCOVID)。
那么日本人是如何做到“雙低”的呢?他們做對了什么呢?筆者以為他們做對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放開并不是躺平,緩和感染對策并不是不要任何的感染對策。本身就非常注重細節的日本人,這方面的做法堪稱經典。日本從2022年1月開始實施的“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已于同年3月21日在日本所有都道府縣范圍內全面解除。解除后,政府仍然請求民眾繼續做好防疫。如日本政府官網“內閣官房”上面,就對放開后的防疫提出了具體建議。
如對聚餐的建議就提出了6點:
1, 選擇通風良好、客人不多、座位之間留有足夠距離的料理店。
2, 餐飲的桌面要設有大小合適的丙烯隔板。
3, 聚餐時間要短,不過量飲酒,不大聲喧嘩。
4, 喝酒吃飯時摘口罩,談話時戴口罩。
5, 盡量控制在家人之內或4人以內聚餐。
6, 座位朝向斜對面,盡量避免正面坐或旁邊坐。
如對舉辦活動等提出了4點建議:
1, 活動無論規模大小,都應采取基本防疫措施。
2, 座位布局不發生“三密”、保持距離、佩戴口罩。
3, 舉辦“發出大聲”的活動時,容納率上限為50%。
4, 舉辦“不發出大聲”的活動時,容納率的上限可100%。
如對上班出勤等提出了3點建議:
1, 盡量采取居家辦公(遠程辦公)、錯峰上班、騎自行車上班等措施,減少人員接觸。
2, 尤其要注意工作場所中“地點切換”(如休息室、更衣室、吸煙室等)的防疫。
3, 安裝二氧化碳濃度測量裝置等。
卡塔爾世界杯足球賽,我們看到的都是沒有戴口罩的觀眾,對此日本人還念念不忘戴口罩,于是日本國內也是質疑聲四起。對此,有日本防疫專家提出看法:日本與海外的情況非常不同。如在英國,N抗體陽性率是80%以上,國民5人中有4人感染過。這是即便被感染也難以形成海嘯式的一大原因。而日本人的N抗體目前只有26,5%,到80%還需要相當的時間。所以,為了不讓恐怖的海嘯式感染發生,還必須戴口罩,還必須遵守基本的防疫要求,讓其緩慢地達成抗體的高數值。當然,英國達成現在這個狀態,也不是“無傷”軟著陸成功的。從人口比的死亡率來看,英國是日本的8倍,表明其被害程度,英國要遠遠大于日本。相信日本政府也是基于防疫專家們的這些見解,才堅持認為全民戴口罩在現階段的必要性。
這樣看,日本政府提出“with新冠”的放開策,絕非心血來潮的一味跟風,而是基于非常謹慎的科學認識和判斷。日本著名的傳染病專科醫生忽那賢志教授,去年12月28日在雅虎網站上發表《奧密克戎如何改變了世界?新冠是感冒嗎?》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說,2022年日本感染者死亡數是過去最多。截至12月23日,共有36000人死去。他說這種死法,是季節性流感所沒有的。所以,能說新冠就是感冒嗎?他認為不能。這是基于4點:
1, 一年有3萬多人死去,流感只有數百或數千。
2, 新冠一年內能多次流行,而流感基本限定冬季。
3, 感染新冠后有一定程度的后遺癥,但流感基本沒有。
4, 對醫療的沖擊和擠兌,新冠也遠勝于流感。
在他看來,日本軟著陸成功的最大要因就是高效疫苗接種抑制了感染者/重癥者/死亡者。而流行期間不放松感染對策的實施,使得流行的規模無法形成海嘯式感染。但他告誡人們必須要記住這個概念:奧密克戎毒株不是最后的變異株。因此,感染對策的緩和并不等于什么感染對策都不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