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家醫保談判已經明確延期,不過各地對于國談品種的支持卻在增加。
12月5日,湖北省醫保局發布《關于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政策及建立“單獨支付”藥品保障機制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湖北共列出了121個可以單獨支付的藥品。
健識局查詢發現,在湖北之前,省級單位中只有江蘇明確執行國談藥品“單獨支付”政策。河北邯鄲市也執行單獨支付,但實施細節上與湖北相差很大。
(資料圖)
2021年9月,國家醫保局、衛健委下達指導意見,要求具備條件的地區完善談判藥品單獨支付政策,逐步將更多談判藥品納入單獨支付范圍。這一政策是配套“雙通道”使用的,保證在雙通道渠道銷售的國談品種能夠順利報銷。
國談藥進不了醫院是當下的常態。以抗癌藥為例,根據中國藥學會對國內1420家醫院的統計數據,2018-2019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抗癌新藥,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進院比例只有15%到25%。“單獨支付”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重要舉措。
但實際上,一年多來真正做到“單獨支付”的省份很少,甚至部分省份“雙通道”品種還在不斷退出,不領國家醫保局的“好意”。
湖北明確,正式文件將在12月底前出臺。
單獨支付是關鍵
湖北目前共有2021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協議期內的275個談判藥品,這些品種全是“雙通道”藥品。這次挑選了罕見病、抗癌藥等121個品種單獨支付。
湖北的單獨支付政策規定:住院使用的,按住院待遇政策執行;門診使用的,不設起付線,納入乙類管理,按比例支付,職工醫保不低于65%,城鄉居民醫保不低于50%,不單獨設定年度支付限額,一并計入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累計計算。
這只是解決了當下DRG/DIP付費模式下具體處方的問題,但對醫院的整體醫保額度來說并沒有太大的意義。湖北單獨支付政策最大的進步,是定點零售藥店和定點醫院門診施行統一的支付政策。
也就是說,院外買藥也沒有報銷比例的差異和起付線限制。
而且湖北規定:藥品不單獨設定年度支付限額,這一規定遠比目前所有實施“單獨支付”的省市都要寬泛。
此前邯鄲執行的“單獨支付”中,雖然也不設起付線,而且城鎮職工、城鄉居民一視同仁都能報銷60%,但每年單獨支付的最高額度只有3萬元。合下來,每年享受的“單獨支付”藥品總額只有5萬元。
不少國談藥品都是抗癌藥、特效藥,價格偏高,5萬元的額度根本買不了幾個月的藥。
江蘇同樣不設起付線,而且城鎮職工醫保可報銷90%,城鄉居民報銷80%,報銷比例非常高。但江蘇規定:一個醫保結算年度內,國談門診保障用藥費用支付總限額為10萬元,超過限額按醫保乙類藥品待遇政策結付。
湖北的單獨支付政策比較徹底,將121個列入其中的藥物與醫院支付比例、醫保限額等完全脫離開來。醫保藥店就能買藥,患者用藥不再依賴藥品進院,這可能是未來各省開展“單獨支付”的方向之一。
配套措施跟上
不止單獨支付政策,湖北還通過不少配套措施為醫藥機構進藥、用藥松綁。
比如,對于醫院來說,DRG/DIP支付方式就仍是擺在高值國談藥進院、使用上的一道坎,對此湖北指出,要及時根據談判藥品實際使用情況調整病種權重,科學設定醫保總額,對合理使用的“單獨支付”藥品費用可增加權重或分值。
不僅如此,湖北還反過來對醫藥機構的藥品配備增設考核條件。湖北規定,各地醫保部門要把定點醫藥機構合理配備“雙通道”藥品,尤其是“單獨支付”藥品情況納入協議內容,并與年度考核掛鉤。
不過,湖北這次還沒對談判藥品的配備率作明確限定。浙江省醫保局就在2021年11月下發通知,自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公布后的三個月內,醫院應及時召開藥事會,同時要求三甲醫院不低于30%的配備率。
而對于雙通道藥店,不同于內蒙古等地遴選部分藥品的做法,湖北直接大手筆將全部談判藥品納入雙通道范疇。同時,針對院外用藥的安全性顧慮、醫保統一支付的障礙,湖北還規定,對納入“單獨支付”的藥品實行“三定管理”,即定定點醫療機構、定責任醫師、定定點藥店;建立用藥資格備案和定期復查機制,督促定點醫藥機構嚴格執行談判藥品醫保支付標準,實現全過程監管。
同時,對于沒列入單獨支付藥品目錄的其他談判藥品,湖北也要求各地通過建立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完善門診特殊慢性病等辦法,做好待遇銜接,保障談判藥品落地。
方方面面的規定,表明了湖北醫保部門保障國談藥落地的決心。接下來壓力就給到醫院藥店了。
撰稿 | 李傲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廿十三
插圖|視覺中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