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田”——國家文創實驗區已迎來5萬家文化企業落戶,規模以上企業占全市的24.5%,超三分之一是“文化+科技”企業。這是記者1月3日從北京市朝陽區兩會獲悉的。
文創實驗區的特色園區
國家文創實驗區是文化領域一塊金招牌。它成立于2014年,核心區方圓78平方公里,西起東二環,東至八里橋,北至工體北路-姚家園路及其東延長線,南至廣渠門外大街-廣渠路。作為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它好比一塊“試驗田”,圍繞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市場體系、金融服務等重點領域,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試驗田”如今已是碩果累累。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實驗區累計培育51家特色文化產業園區,逾5萬家文化企業先后落戶,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占全市的24.5%。2022年前10個月,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1271.8億元,同比增長8.5%,2022全年有望突破1600億元。
文創實驗區的特色園區
“文化+科技”是實驗區發展的關鍵詞。“我們搶抓文化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機遇,主動培育和引入數字文化企業。”該負責人介紹。眼下,實驗區已經培育愛上電視等一批數字文化龍頭企業,擁有影譜科技、思維造物、太合音樂、快看漫畫等數字文娛頭部企業,發掘了數字力場、智鏈合創、時趣互動等文化科技潛力型企業。據統計,文化科技類企業已占實驗區企業總數的1/3,2022年1-10月,文化新業態共實現收入430.3億元,同比增長10.8%,拉動作用明顯。
實驗區共有50余家特色文創園,也紛紛瞄準了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賽道。以E9區創新工場為例,園區的文化科技類企業達到了148家,占企業總數的88%,涵蓋數字創意技術、元宇宙、5G數控及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3D裸眼呈現、虛擬現實增強等多門類。在大望路附近運營十余年的郎園文創園,不但主動擁抱高科技和互聯網,還將文化科技融合的經驗推廣到更多地方,如建設了全市首個“元宇宙”主題商場——BOM嘻番里。
文創實驗區的特色園區
下一步,國家文創實驗區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傳統優勢行業數字化升級發展,積極推動“智慧園區”建設,打造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園區。在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方面,將實施“領航計劃”“領鷹計劃”“蜂鳥計劃”,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的“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將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產業投融資體系,探索設立“雙服務管家”機制。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