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如今的中關村已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正在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著力構建高精尖產業生態。記者昨天從2022中關村論壇展現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成效活動獲悉,中關村連續五年每年新設立科技型企業2.5萬家,今年前7個月北京流向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07.2億元,增長7.3%。
作為創新“策源地”,中關村智力資源高度密集,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90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學院等1000余個科研機構、國家實驗室。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中關村持續開展“悟道”人工智能模型優化迭代,發布區塊鏈自主可控的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2.2,將量子直接通信距離從2020年的10公里提升到100公里,推進集成電路“雙1+1”工程。
身為本市自主創新的“主陣地”,中關村連續五年每年新設立科技型企業2.5萬家,并已擁有獨角獸企業102家,培育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近500家。眼下,中關村還成為了科技創新的“出發地”。通過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中關村推動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深化跨區域協同創新與產業聯動。今年1至7月,北京流向津冀的技術合同有2819項,同比增長3.9%,成交額207.2億元,增長7.3%。截至2021年底,中關村企業在京外設立分公司累計41212家,設立子公司33874家,設立子公司累計投資額1.85萬億元;北京輸出技術合同9.3萬項,比上年增長10.8%,成交額7005.7億元,增長10.9%,流向京外地區和出口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占比為74.1%。中關村還在硅谷、倫敦等地設立了19個海外聯絡處,上市公司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近千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正在建設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命谷”,全力打造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的“核爆點”。目前,園區已聚集了創新型醫藥企業590余家。
2021年,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醫藥健康規上企業實現收入240.6億元,同比增長27.2%,園區企業共投入研發經費91.40億元,同比增長69.36%,跑出了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加速度。目前,園區多個重點產業領域發展迅速,如新藥研發領域匯聚了施一公院士的諾誠健華等一批重點企業;基因和細胞治療前沿領域匯集了博雅輯因等一批具有爆發潛力的初創型生物科技公司;精準醫療領域匯聚了泛生子等一大批在分子診斷基因測序方面具有原創重要成果的創新企業。
園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一大批從生命園走向世界的原創新藥陸續推出并正式獲批上市。如諾誠健華公司自主研發的奧布替尼,其針對淋巴瘤具有較好療效,并已在美國上市售賣,標志著中國的創新藥已經走向世界。截至6月30日的今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諾誠健華當期公司總收入已同比上漲142%,這正是得益于奧布替尼在海內外的銷售上漲較快,同比增速高達115%。而諾誠健華的研發費用也從去年上半年的1.85億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2.74億元。據介紹,這主要是因為其更多創新藥項目進入臨床以及開展了更多的三期臨床試驗。目前,諾誠健華已有11款藥物處于臨床階段,5款藥物處于臨床前階段,正在中國和全球進行著30多項臨床試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