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門頭溝開展創建文明城區行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大道秩序井然,鄉居環境舒適恬靜。
(資料圖)
飛機飛過109國道上空,下方是一片碧綠,點綴在群山碧水之間的是錯落分布的鄉村人家,道路干凈整潔,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近年來,門頭溝開展創建文明城區行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大道秩序井然,鄉居環境舒適恬靜,住在門頭溝陳家莊村的村民王文艷說:“村里環境變好了,居住起來更舒適了,大家都自覺講文明。”
利用文明積分銀行推動村民自治
在妙峰山鎮水峪嘴村的入口旁,有一家今年4月份剛裝修完成的小超市,這是妙峰山鎮第一家文明積分銀行商鋪,店老板是附近的村民,開店已經20余年。她告訴記者:“用文明積分就可以兌換優惠券,在我這里買東西就能使用,做好事就可以兌換點生活用品,周圍幾個村子的村民都會來我這里買東西。”
店老板口中的文明積分,是一套妙峰文明積分銀行模式提出的概念。去年十一月,陳家莊村搭建鎮、村二級互聯互通的妙峰文明積分銀行模式,在鎮級設立“總行”,村級設立“分行”,在此基礎上引領基層治理路徑。
利用社交平臺,陳家莊村形成了一個網絡信用空間,開創基層治理新路徑。村民可以利用手機直接參與村莊管理,開發“共建、共治、共享、共安”四個主要板塊,村民可以通過四個通道參與村莊治理,如上傳正能量行為、舉報不文明現象等,一次兌換文明積分,通過文明積分兌換機制,到文明積分銀行兌換生活用品。
王文艷家住在陳家莊村隔壁,步行到文明積分銀行商鋪不到20分鐘,她說:“我平時使用共建的功能比較多,上傳一些村民正能量的事件,這個平臺操作起來,對我們老年人來說難度不大,可以學會,用這個積分來換生活用品,大家肯定是開心的,大家也都愿意參與到好人好事的行動中。”
王文艷的積分賬戶已經積攢超過一千分,她剛用掉一個滿50減25的優惠券,從小超市里買了一點生活用品,前后操作的時間不到五分鐘。陳家莊村書記陳小年介紹,目前陳家莊村共有1020人,共320戶,其中參與到文明積分銀行使用的村民超過60%。他說:“這樣的小獎勵讓大家都變得積極起來,村莊干凈了,大家素質提高了,自覺性加強了,這在村莊和村民之間就形成了一種互惠互利的關系,我們將繼續探索這個模式,將它完善起來。”
“四公示一臺賬”制度規范經營秩序
連月來,門頭溝區持續開展“門前三包”專項治理工作,對轄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主要大街等點位的商戶實施“四公示一臺賬”創新管理模式,即在商鋪顯著位置張貼商戶自治公約、商戶承諾書、門前三包責任書、垃圾收運協議,擺放街巷長、綜合執法隊巡查記錄臺賬。
所謂門前三包,即包秩序、包安全和包環境衛生,在門頭溝區雙峪大街上,一家剛開了半年的便利店感受著新制度帶來的變化。商戶王福霞說:“這些公約和責任書都貼在墻上,我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就會自覺在門前整理打掃,這個公約對我們商戶是一種規范和約束。”
垃圾分類、垃圾清理、停車不規范等問題,都需要商戶自治解決,形成一種由個人主動的動態管理。王福霞說:“在實施之前,大家是不自覺的,人人只管自己,停車不規范現象很多,但聯盟公約開始以后,大家都很自覺,在看到一些不規范問題的時候,會上前去提醒。”
雙峪大街上,大約有20余家商戶加入自治公約,簽訂了商戶承諾書。門頭溝區城管委環境協調科史寶倩說:“在這套制度里,我們加入了流動紅旗獎勵機制,做得好的商戶就能夠得到一面流動紅旗,是對商戶自治的一個榮譽獎勵和肯定。”
目前,門頭溝區共涉及2028個商戶參與自治,簽訂公約,自今年4月施行以來,經營秩序得到改善,“之前商戶店里的毛巾、墩布會在門前亂擺亂放,現在每個人的門前,都是管理有序,大家的管理意識提高了,街道自然就美了。”史寶倩介紹,從原本“自掃門前雪式”的靜態管理模式,到如今升級為個人意識提升后的動態管理模式,街道商戶們擰成一股繩,共建美麗街道。
慢行系統疏堵城市交通
車來車往,人潮涌動,即便是夏天,門頭溝的重要街頭路口也十分熱鬧。雙峪路口和大峪路口,是門頭溝區交通流量最大的兩個路口,在這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非機動車與行人在通過路口時相互交叉,混行的現象突出,交通通暢、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門頭溝區交通支隊副支隊長王德新介紹:“雙峪路口,是門頭溝區進出區的主要路口,周邊小區商超特別多,車流和人流也特別大,對這個地方的交通疏解和改造十分重要。”
去年11月,門頭溝區公安分局交通支隊圍繞“創城”工作,開展“交通文明示范路口”創建行動,規范主要交通路口標識標線9處、紅綠燈等交通設施15處,增設文明駕駛等宣傳標識70余組,清理路側違法停車亂點3處。
針對雙峪路口的實際情況,門頭溝區公安分局交通支隊進行研究設計,優化了該十字路口的交通,建立“城市慢行系統”。目前,雙峪路口的改造已建設完成,交通秩序良好。改造后的雙峪路口縮減了原有導流帶的面積,并在十字路口的四個方向分別增設了2條非機動車道,一條為直行車道,一條為左轉車道,施劃非機動車引導線和地面標識。這一改變,將原本混雜在一起的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道分開,保證了交通安全。同時,這里還完善了非機動車左轉專用信號燈和LED提示板,同步優化信號配時,確保非機動車在路口一次性左轉,順利通行。
“從感官上就能明顯體現這個路口改造后的作用,現在的十字路口大家各行其道,秩序明顯有序了。”王德新說,雙峪路口還增設了三個“安全島”,為行動不便、一次綠燈無法通過人行道的行人提供了安全停留地,確保行人過街安全。“慢行優先,我們為慢行交通工具和行人提供一些保障,也是在提高效率,保障安全。”
穿行在雙峪路口,車流從別處駛進門頭溝區,慢行系統有效運行著,向來自遠方的客人發出誠摯邀請,門頭溝區自2005年創建首都文明區起,力爭全國文明城區。近五年來,門頭溝區堅持把創城作為服務首都發展大局、落實生態涵養功能定位的總抓手,構建“綠水青山門頭溝”城市,門頭溝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促進中心主任晏強說:“人民滿不滿意,群眾幸不幸福,是我們創城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立腳點。我們將全力以赴做好創城工作,瞄準2023年奪取全國文明城區至高榮譽邁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