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東四三條古樹主題文化胡同。
古樹上的信息掛牌。
中新網北京新聞8月5日電 (徐婧)今年6月,北京市第一條古樹主題文化胡同——東四三條古樹主題文化胡同建成。記者今天從東城區園林綠化局獲悉,作為中央行政區的核心區,東城區現存古樹名木6754株,其中一級古樹2377株,二級古樹4371株,名木6株。去年,全區6754株古樹名木體檢全覆蓋,古樹名木健康度達92%。
東四三條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距今已有750多年的歷史,有著20株百余年樹齡的國家二級古槐樹。“圍欄對古樹和古樹的生長環境起到了保護作用,這是普通人判斷一棵樹是不是古樹最明顯的方法。”住在東四三條胡同的居民王先生說,“每個古樹上都有掛牌,掃一掃信息就全出來了。”
古樹是一座城市悠久歷史的見證者,有著重要的生態、景觀、科研價值,反映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及文明程度。東城區作為北京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街頭巷尾古樹遍立。古樹名木的保護與復壯工作成為東城區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維護古都風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據介紹,東城區園林綠化局積極制定“一樹一策”古樹復壯方案,通過地上和地下生長環境改良、樹洞修補、支撐加固、有害生物防治、樹冠整理、圍欄保護以及宣傳標牌設置等措施,開展一系列精細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去年全區6754株古樹名木的體檢覆蓋率達100%,古樹名木健康度達92%,完成375株瀕危、衰弱古樹名木保護工作,23株國家二級古樹升級為一級古樹。
2022年,東城區園林綠化局進一步開展東城區古樹名木及其生境整體保護試點工作,除剛建成的東四三條古樹主題文化胡同外,倉南胡同14號院被列為文化創新項目,倉南胡同14號院將建設將成東城區第一個古樹文化小區。
該區計劃今年完成280株瀕危、衰弱古樹名木保護復壯,依據古樹“一樹一檔”古樹名木體檢報告搭建東城區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系統,推進全區古樹名木“云”管理。同時,開展《東城區古樹名木保護規劃(2021-2035)》編制工作,加大古樹名木宣傳,提升全區古樹名木管理能力和水平。
此外,東城還將按照《北京市2022年古樹名木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成立區級專項行動聯合小組,由區林長制辦公室聯合區城管執法局開展古樹聯合專項行動檢查,定期開展巡林巡查工作,重點檢查古樹生長勢、病蟲害、標牌留存、在樹上刻劃釘釘、纏繞繩索、堆放垃圾雜物等,落實林長制屬地責任,積極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法治化、規范化,努力提高全社會保護意識,多措并舉全面加強古樹保護工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