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首都功能核心區平房院落騰退后,將有望依規劃用于“住房租賃”;老舊小區業主共有的設施與公共空間,有望通過改擴建用于補充小區便民服務設施;老樓加裝電梯,受益業主應分擔加裝電梯建設和維保、運維費用……今天(7月27日)上午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對《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草案)》進行一審。
●擬設12項城市更新內容
(資料圖片)
條例草案提出,本市城市更新包括居住類、產業類、設施類、公共空間類、區域綜合類等5大類、12項更新內容。
比如,既有以保障老舊平房院落、危舊樓房、老舊小區等房屋安全,提升居住品質為主的居住類城市更新;也有以推動老舊廠房、低效產業園區、老舊低效樓宇、傳統商業設施等存量空間資源提質增效為主的產業類城市更新。此外,更新改造老舊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以及提升綠色空間、濱水空間、慢行系統等,都可以被納入到城市更新的范疇內。
●嚴控大規模拆除增建
開展城市更新將與“疏解整治促提升”相銜接,堅持“先治理、后更新”。條例草案提出,開展城市更新,將嚴格落實城市風貌管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要求,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增建,延續歷史文脈。對于居住環境差、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市政基礎設施薄弱、嚴重影響歷史風貌以及現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產業結構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的區域,在實施城市更新中應當優先考慮。此外,不僅不得擅自損壞既有建筑房屋建筑主體和承重結構,還應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建筑、抗震、消防等安全隱患。
記者注意到,備受市民關注的“適老化改造”“綠色慢行系統”“海綿城市”“韌性城市”等熱詞,都被寫入了一審草案中。比如,開展城市更新,要優先補齊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短板;開展既有建筑節能綠色改造,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持續推進適老化城市、社區、住房改造與建設,系統打造城市適老化宜居環境;還要建設和完善綠色慢行交通系統,完善城市內部生活性道路網絡,構建連續、通暢、安全的步行與自行車道網絡。
●提出多項激勵保障措施
為了推動城市更新,條例草案提出了多項激勵保障措施。例如,條例草案提出,本市將探索實施建筑用途轉換、土地用途兼容。鼓勵各類存量建筑轉換為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類建筑用途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商業服務業類建筑用途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在符合工業用地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工業及倉儲類建筑可以轉換為其他用途。
對于符合要求的騰退地下空間,本市支持將其用于便民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補充完善街區服務功能。
●私房騰退可協商產權調換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根據居民所住的房屋類型不同,騰退方式也有差異。
其中,涉及公有住房騰退的,產權單位應當妥善安置承租人,可以采取租賃置換、產權置換等房屋置換方式予以安置補償。
如需要對私有房屋進行騰退的,實施主體可以采取產權調換、提供租賃房源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進行協商。城市更新項目范圍內物業權利人騰退協議簽約比例達到95%以上的,實施主體與未簽約物業權利人可以向區人民政府申請調解。調解不成且項目實施涉及公共利益的,區人民政府可以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對未簽約的房屋實施房屋征收。
城市更新5大“關注點”
1、首都功能核心區平房院落保護性修繕、恢復性修建:可采用申請式退租、換租、房屋置換等方式,完善配套功能,改善居住環境。
2、首都功能核心區平房院落騰退利用:在滿足居民共生院改造和申請式改善的基礎上,允許實施主體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利用騰退空間發展租賃住房、便民服務、商務文化服務等行業。
3、簡易樓和危舊樓房改建:建立物業權利人出資、社會籌資參與、政府支持的資金籌集模式,物業權利人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或者利用公積金貸款用于支付改建成本費用。改建項目應當提升規劃功能、不增加戶數,可以利用地上、地下空間,補充部分城市功能,適度改善居住條件,可以在符合規劃、滿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建筑規模作為共有產權住房或者保障性租賃住房。
4、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經業主依法共同決定,業主共有的設施與公共空間,可以通過改建、擴建用于補充小區便民服務設施等。
5、老舊住宅樓房加裝電梯:應當依法經由相關業主表決同意。受益業主應當參與分擔加裝電梯建設和維保、運維費用。本報記者 張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