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心底已經有了參軍入伍的聲音,那你就不要害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時間越長,你會越發覺得軍營給你的東西越多。”
——王曉麗
【資料圖】
在最新一批北京市征兵宣傳海報中,一張女兵照片吸引了許多同齡人的目光。一身戎裝,英姿颯爽,一句“我的青春穿軍裝”的激昂口號,點燃了無數青年攜筆從戎、獻身國防的熱血情懷。
海報上的女兵名叫王曉麗,現就職于清華大學。她說:生命中最大財富來自軍營。
2009年的一天,正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讀大四的她在校園里看見“好兒女,當兵去”的征兵宣傳橫幅。“我爺爺上過朝鮮戰場,可是最后沒有回來……我崇敬那些拿起武器保家衛國的勇士。”于是,她徑直到武裝部報了名。
“女生去當兵?太苦了!你會受不了的!”“你一個清華的,好好的沒事當什么兵啊?”報上名后,有不少人勸她。
“女生怎么了?就是為了吃苦去的!清華又怎么了?清華的就更應該做一個更好的兵!”
果然,這個清華女生在校園里是學霸,在軍營里,也是一朵不折不扣的“霸王花”。她本來被分到第二炮兵機關,卻主動請求加入作戰部隊。當時,我國正在組建第一代女子導彈發射方陣,這是一批由高學歷、高素質的年輕女兵組成的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王曉麗幸運入選。
導彈發射專業要學習的知識很多,想要到發射車上實裝操作,必須要經過重重考核。由于王曉麗晚加入近5個月,專業知識已經落后戰友太多。第一次理論考試只考了54分,這讓她備感羞愧,從那時她開始了與導彈知識的長期“作戰”。
導彈發射涉及的大多是物理知識,這對于藝術專業出身的人來說如同天書。王曉麗白天正常訓練,晚上加班學習,經常熬到凌晨三四點才睡覺。
在學習的過程中,王曉麗了解到,導彈的1號手操作臺是導彈發射車的“大腦”,技術和操作最具挑戰性。尤其重要的是,只有1號手能親手按下“點火”按鈕,把“巨龍神劍”送上云霄……
“我要當1號!”這成了王曉麗當時最大的愿望。為了實現成為1號手的目標,王曉麗白天在發射車艙里對著1號操作臺練習,熟記操作臺規程,晚上自己根據規程在本子上默記。為了背記電路,她把不懂的問題記在本子上,休息的時候去問戰友,戰友不懂的就去問男兵師傅。幾十張電路圖連成一張長長的大圖,王曉麗精描細摳,愣是把這張“清明上河圖”熟記于心。
一個“號手就位”動作,每天要練上百次;復雜的指揮控制操作臺,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半寸高的作戰靴后跟,磨平了兩雙,補了又補。兩個月后,在專業考核對抗比武中,王曉麗三次奪得第一名,如愿成為中國第一代女子導彈發射連的“1號發射手”。在這個過程中,她甚至還學會了開吊車,拿到了吊車資格證。
2011年7月,女子發射單元奔赴青海執行實彈發射任務。廣袤的戈壁灘上荒無人煙,甚至連路都沒有,她們在戈壁上壓平地面,挖溝建渠,支起帳篷。
可就在實彈發射前兩天,王曉麗所在的發射單元被定為備份單元,與“最后一擊”失之交臂。王曉麗不明白,明明她們的考核成績最好,抽中的發射車性能最好,甚至在預發射練習時,王曉麗因細致的操作發現了一次設備故障,避免了一次發射事故的發生。“為什么我們會成為備份?”王曉麗和戰友們不理解。
領導找她們談話——被定為備份,說明她們單元的技術過硬,備份之后再無備份,備份才是最后的王牌!
發射當天,當在耳機里聽到“1號退出發射”的口令時,王曉麗完成退出操作,和戰友們走下發射車??吹搅硪粋€陣地導彈騰空而起,王曉麗還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淚。這是喜悅的眼淚,為第一支女子導彈發射分隊感到自豪的眼淚。
2011年12月,王曉麗退伍離開了火熱的軍營,回到了清華校園。她主動申請擔任思想政治輔導員和武裝部輔導員。
現在的王曉麗擔任清華大學黨委武裝部國防人才培養辦公室主任,把一批批志在國防的青年送往軍營。她創立了“八一”工作室,為有意向到國防領域就業的同學提供一對一咨詢;學生退伍后,她又協助他們融入學校。在一個名叫“小麗的炊事營”的微信群里有近兩百名清華退伍兵,“小麗姐”是他們共同的親人。學生服役后,清華大學堅持對入伍學生的全過程跟蹤保障,無論學生走到天涯海角都去看望一次。
前不久,王曉麗被評為北京市第五屆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2022年度“北京榜樣·最美退役軍人”,還入選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候選名單。“如果你心底已經有了參軍入伍的聲音,那你就不要害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時間越長,你會越發覺得軍營給你的東西越多,這種無形的精神財富會伴隨你一輩子。”在清華大學舉辦的征兵宣傳活動中,“小麗姐”用自己的經歷鼓舞了一批又一批高校學子的從軍報國之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