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4月13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舉行“首都衛生健康系統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集體和突出貢獻個人座談會”。記者了解到,按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奧要求,圍繞以運動員為中心、保障賽事安全順利進行的目標,遵循分類就診、全流程管控、全封閉管理、專家支撐、應急調度原則,北京市做到了快速救援、精準保障,最大限度為運動員追逐“更快、更高、更強”的人類極限提供了堅實醫療服務保障,有力、有序保障了賽事如期、安全舉辦。
一是加強系統設計及時完善防疫政策。制定疫情防控總體意見和20余項方案指引,印發兩版《防疫手冊》,成為醫療防疫的根本遵循。落實遠端防控,實行“全流程、全封閉、點對點”閉環管理,細化“一館一策”“一場一策”“一店一策”防控方案。堅定執行疫苗應接盡接、全程閉環管理、每日核酸檢測、佩戴N95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五大法寶”。根據保障賽事需要,科學研判優化調整既往感染者入境、Ct值策略、無癥狀感染者管理、密切接觸者認定與管理、陽性感染者出院/解除標準“五項政策”。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實施,實現了遠端管控一批,入境篩查一批,閉環發現一批,將疫情對賽事的影響降到最低,有力保障了賽事平穩運行和城市安全。
二是以最優醫療力量精準保障。根據冬奧會賽事運動項目受傷特點,精準選擇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17家牽頭醫院以及16家配合醫院、2家院前急救機構,共選派1300名醫療骨干負責場館醫療保障,其中國家創傷醫學中心所在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負責鋼架雪車項目,北京積水潭醫院負責高山滑雪項目,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負責延慶冬奧村保障。統籌全市醫療衛生資源,將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18家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院。
三是統籌全市醫療資源做好應急醫療救治準備。全市35家醫療機構儲備場館醫療后備人員658名,儲備入境無癥狀感染者隔離設施醫療保障人員160名,18家定點收治醫院備勤人員日均超過1500名。從全市抽調54個院前救護車組、20個院內救護車組納入北京急救中心統籌;加強血液儲備,提升血液保障能力。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延慶區中心血站等將全血庫存量提升至7~10日的日均供血量,機采血小板和冰凍血漿最佳庫存上浮20%;定點收治醫院增加儲存至5日用血量。Rh陰性血液庫存動態保持在2000單位。建立跨省市血液調劑機制,確保賽時用血。
四是打造場館、救護車和定點醫院三點一線救治縱線。每日100輛救護車組在崗值守,安排全地形越野救護車在延慶賽區應對降雪天氣,2架救護直升機隨時待命,按照場館醫療救治需求及時將傷員轉運至定點收治醫院。2月10日高山滑雪中心通過救護直升機將1名受傷瑞士運動員轉運至延慶醫院,用時僅8分鐘。定點醫院每日約2200人在崗值守備勤,做到醫生等病人。定點醫院加強與場館、救護車組聯系,形成場館醫療站、救護車組和定點醫院之間三點一線的縱向救治流線。暢通綠色救治通道,簡化入院手續,快速檢查檢驗,及時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并與隊醫、患者協商確定治療方案,確保運動員得到高效救治。賽會期間,北京累計診療2.2萬人次,其中運動員557人次,為冬奧會提供國際化、高質量、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五是發揮專家團隊作用,提供高水平醫療服務。組建包括10名院士在內的80名專家團隊值守保障,隨時為運動員提供高水平醫療服務。從全市抽調骨科、創傷外科、心內科23名專家支援延慶醫院,由派駐專家直接組織實施各類手術。定點醫院全面實施涉奧傷病員院內會診機制,多學科協作(MDT)貫穿診療全過程。除夕之夜,市衛生健康委派出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市級專家赴延慶醫院,現場指導對患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塞浦路斯技術人員進行救治;患者病情緩解后轉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經每日多科室會診調整治療措施,患者于2月6日痊愈出院,對醫護人員表達感激與贊揚。
六是高質量核酸檢測實現快檢速報。加強市區統籌、扁平管理,按照“用一備四”擇優儲備17家檢測機構,科學布局采樣點,配置轉運車,建立奧運專用信息平臺,形成駐場監督、每日通報、實時會商、專家巡查工作機制,實現每日核酸采、送、檢、報全流程追蹤管理,累計檢測340萬人次,有效落實了每日核酸檢測“應檢盡檢”,93.4%的陽性者在入境7日內檢出,為實現早發現、早隔離,嚴防環內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場館率先應用“黑科技”氣溶膠監測系統,發揮提前預警作用。兩村一中心等重點場所樣本送檢時間中位數達1.5小時,實驗室檢測時間中位數達2.5小時,體現了中國核酸檢測速度。
七是科學高效配置隔離設施。研究制定無癥狀感染者隔離設施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堅持底線思維,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分別改造儲備6家475間、4家314間無癥狀隔離設施,做到逢改必勘、逢改必驗,明確感染防控“十條措施”,確保防疫安全。建立市、區、隔離設施三級運行和監管體系,實行“醫院式管理、酒店式服務”。冬殘奧會前,一周內完成19間無障礙設施改造。國際殘奧委會首席賽事交付官科琳·雷恩女士驚嘆北京市政府的工作效率,對隔離設施無障礙條件表示非常滿意。
八是以外保內強化社會面防控。統籌推進社會面和冬奧會冬殘奧會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策略不動搖,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及時快速遏制豐臺區、海淀區等局部疫情擴散勢頭。持續強化新冠疫苗和加強針接種,提高城市抵御病毒能力。持續強化入境人物同防,嚴格進京管控,重點人群核酸內篩以及測溫掃碼戴口罩等措施落實;持續強化重點人群、重點部位、重點區域以及閉環周邊地區疫情防控措施落實督導檢查和核酸檢測頻次。堅持多病共防,將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時間較往年延長40余天,提升社會面傳染病癥狀監測敏感性,及早發現處置疫情苗頭。賽會期間,社會面未發生其他傳染病疫情,為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
九是京津冀協同快速提升區域保障能力。始終堅持“三個賽區、一個標準”,聚焦“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保賽事”,精準幫扶提升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醫療防疫綜合保障能力和賽時保障水平。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通過合作共建方式,成功推進延慶區醫院核定為三級綜合醫院,成為延慶賽區醫療保障中心;組織北京15家醫療衛生機構對張家口市16家機構實施53項幫扶措施,全面提升張家口市骨傷等醫療救治水平;賽會期間,建立跨省市血液調劑機制,津冀兩地60余輛急救車輛隨時待命支援;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區域聯動機制,在周邊10省市抽調350名公衛專家,隨時做好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準備。
十是嚴密細致有序落實移出防疫。按照“整體平移、集體隔觀、自我服務”的工作原則,堅持21天管理底線、閉環內集中隔離底線、風險人群足不出屋底線,壓實“四方責任”,加強技術對接,強化“一館一策”“一店一策”,科學判斷、細化措施、分類移出,規范監測檢測、規范清潔消毒、規范移出流程,強化多病共防,建立健康臺賬,細化分類管理,提供24小時心理咨詢服務,切實筑牢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風險不外溢的最后防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