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園公園綠意盎然,延慶天藍地凈、水城相融,呈現出大美生態。(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冬奧會,讓三大賽區之一的延慶在世界舞臺一展芳華。“延慶很美,北京很美”等贊譽回蕩耳畔。
曾幾何時,在北京16區中,延慶的“存在感”相當弱。“早些年市里開經濟工作會,我們總是在把角坐,貢獻的經濟數據都排在小數點后。”一位在延慶工作20多年的干部回憶道。
不是不要GDP,而是要高質量的“綠色GDP”。從2006年至今,延慶堅定不移建設生態涵養區,將守護綠水青山作為頭等大事。以厚實的生態家底為號召,近年來延慶吸引了冬奧會、世園會、世界葡萄大會、世界馬鈴薯大會等一批國際盛會落戶,生態旅游、現代園藝、冰雪體育等產業生機勃勃。越來越多的延慶人享受到了來自綠水青山的饋贈。
三月的春風溫柔地拂過延慶的“母親河”媯河兩岸。鵝黃的柳芽、半開半放的玉蘭、春風中微微蕩漾的河水,三三兩兩沿岸踏春的游人,構成一幅詩意的畫卷。
站在水邊,家住媯河北岸的老延慶人賀玉鳳感慨萬千,“30多年前延慶哪有這個景兒,那時候又是刮大風,又是刮沙子,和現在根本沒法比。”彼時,整個延慶區林木綠化率僅有20%。作為全市五大風沙危害區之一的延慶康莊地區,冬春季節更是沙塵蔽日。
如愚公移山一般,從上世紀90年代起,延慶開始啟動大規模的工程造林,昔日的濯濯童山、沙地荒灘,在成千上萬人的篳路藍縷、接力辛勞中,漸漸變林海,變濕地,變成候鳥的天堂。據統計,如今延慶全區林木綠化率達70%以上,是30年前的3.5倍。媯河、官廳水庫、北山、龍慶峽周邊形成共10萬畝的四大生態走廊。
延慶一邊建設、守護著珍貴的綠水青山,一邊探索著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2006年,北京市首次對16區縣進行功能定位。被定位為“生態涵養區”的延慶再也沒有GDP在全市大排名的煩惱。此后,一系列生態補償機制、城區和生態涵養區對口幫扶機制的陸續出臺,讓延慶人保護生態不再有后顧之憂。
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面——
2010年起,各大國際組織來延慶踏勘,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生態畫卷令世界驚艷。2014年世界葡萄大會、2015年世界馬鈴薯大會、2019年世園會、2022年冬奧會陸續在這塊“生態厚土”上舉辦。“事實證明,我們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道路沒有走錯!” 34.6萬媯川兒女為之激動不已。
發展的契機來了,可是在處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上,延慶區上上下下認準了一個理兒:再怎么求發展,一定要堅持生態優先。“這大會、那大會,還有全世界都知道的冬奧會、世園會,都是綠水青山給招來的,可千萬不能把這金字招牌給毀嘍!”
在冬奧小鎮張山營,農民小伙郎恩鴿一度以養羊為業,羊一上山,樹皮、嫩草都能給啃光、啃禿。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郎恩鴿下定決心“不給家鄉的綠水青山添堵”,把300多只羊一賣,轉身放下羊鞭、拿起雪杖,組建了一支海陀山腳下的農民滑雪隊,助力“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遏制無序發展的沖動,延慶緊抓幾大盛會籌辦舉辦的歷史機遇,圍繞“生態、綠色、可持續”大做文章。以2019年世園會為例,這場園藝盛會雖已落幕,卻在延慶留下了一處“現代園藝產業集聚區”,已累計吸引122家園藝科技企業、11所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駐。
剛剛閉幕不久的北京冬奧會更是給延慶綠色發展帶來巨大福祉。在籌辦期間,冰雪體育、無人機、新能源和能源互聯網等產業已在延慶蓬勃發展。今年“五一”,延慶奧林匹克園區將盛大開園,海陀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展露芳容,“雪飛燕”“雪游龍”不僅將承辦國際賽事、為國家隊提供訓練基地,還將敞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
后冬奧時代,延慶區將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和冬奧、世園、長城三張“金名片”為引領,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東部山水康養、中部生態體驗、南部長城文化、北部冬奧冰雪,特色各具,一個全域、全時、全景的高品質休閑旅游目的地、國際滑雪度假旅游勝地正在崛起。
產業興起來了,延慶人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作為首批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區,近年來延慶區通過打造“冬奧人家”“世園人家”“長城人家”“山水人家”四大品牌,已累計發展精品民宿100余家,建成民宿小院376個、床位近4000張,遍布全區15個鄉鎮。冬奧會期間,全區精品民宿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雙雙創歷史新高,與2019年同比分別增長約366%和574%。
借助家門口辦冬奧的契機,張山營鎮下營村34歲的王艷玲當上了“冬奧人家”的民宿管家。在接待游客最忙的那幾天,她幾乎連喝口水的工夫也沒有,可忙歸忙,整個人看起來那叫一個神采奕奕。“說來不好意思,三四年前我家還是低收入戶呢!能在家門口賺營生,都是搭了冬奧會的便車。”
堅持生態優先,延慶走上了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曾經開會溜邊兒坐的延慶干部們,一個個挺直了腰板——近年來,國家環保部門關于生態文明創建的所有榮譽延慶幾乎都收入囊中,如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天然氧吧”稱號,等等。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正是對生態文明矢志不渝的堅守,讓延慶贏得了綠水青山的饋贈。這饋贈,不僅是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更是宜居宜業宜游的永續發展之路。
專家點評
點綠成金是“兩山”轉化的生動實踐
當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延慶守綠換金、點綠成金,是“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16年來,延慶堅定不移建設生態涵養區,久久為功堅持生態復綠、增綠、添綠,帶動生態景觀品質、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空間布局加速改善和提升,生態資產不斷增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不斷保值增值,厚植了綠色本底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成功吸引了世界矚目和國際盛會的落戶。
深厚的生態價值,進而催生著高質量的經濟價值。緊抓大事機遇,延慶區著力發展生態產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冰雪體育、現代園藝等新產業蓬勃發展,打造特色生態旅游品牌,深刻詮釋了“生態本身就是經濟”。特別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讓全社會都看到并深刻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向世界展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
延慶區積極探索,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形成了“守綠換金、點綠成金”的“兩山”轉化典型路徑和“生態旅游、‘生態+’復合產業”的實踐模式,是名副其實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為全國其他地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兩山”實踐樹立了標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中心高級工程師劉煜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