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中小學智慧校園達標率達85%,遴選100所新型智慧校園示范校。市教委近日發布《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明確將開展“互聯網學校”“未來學校”等試點示范建設,創建新技術條件下的學習環境,打造智慧教育創新高地。
規劃明確,到2025年,本市將實現“七個全面”的發展目標,即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全面建成、教育大數據應用全面深化、智能化教育管理服務全面普及、師生信息素養和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面融合、信息化育人環境全面升級,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強。
智慧校園如何創建?規劃提出,三年內,本市將實現教學網絡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加快學?;A網絡、數字資源、信息系統和科學性軟件工具的普及應用,推進物聯網技術及各類智能感知設備校園應用,實現校園公共設施統一管理和智能調度。北京市智慧校園建設評估標準將制定,本市85%的中小學將實現智慧校園建設;“互聯網學校”“未來學校”等試點示范建設將開放課堂、貫通課程、突破邊界,引導學校創建新技術條件下的下一代數字學習環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科技將為教育教學賦能。本市將推廣新技術支持下走班選課、校際協同、校企聯動等開放的教學模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探索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能感知等新技術應用,打造網絡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新型教學模式。智能助教將普遍融入教學環境,為教師提供新型教學工具,支持教師完成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學習評價等任務。本市還將優化“空中課堂”,全天候供給高質量課程資源,推廣“雙師課堂”,共享全市名師資源,探索“融合課堂”,實現學生隨時、隨地、隨需學習。
師生也要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長信息化線上線下培訓機制將建立,每人每年完成不少于32學時,三年實現全覆蓋;信息素養將納入教師培訓內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意識、計算思維、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將融入教育教學過程。
教與學的評價也將實現智能化,本市將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多元化、過程化大數據分析,實現各學段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的智能化評測、在線面試等人機協同招考方式,完善網絡化、規模化機考,提高招生考試工作的組織管理和監控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