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北京延慶為全世界奉獻了一場精彩的世園盛會,讓世界認識了延慶,更提升了延慶人民“辦大事”的信心。如今,北京2022年冬奧會再次讓延慶成為焦點。這一次,延慶用更高顏值、更有溫度的氛圍,展現最美冬奧城的魅力。
草林掩映生態城
從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制高點放眼望去,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的7條雪道如白色瀑布蜿蜒“流淌”。山腳下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宛若一條巨龍靜臥,等待一飛沖天。
包括“兩館一村”的延慶賽區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從無路、無水、無電、無通信的“四無”山區到國際一流的奧運場館群,建設者們歷經近4年艱苦努力,終于將藍圖變為現實。整個建設過程中,延慶賽區堅持生態優先,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突出‘綠色辦奧’,把建設奧運場館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努力讓體育場館和市政配套設施同小海陀山的自然景觀和諧相融,是延慶賽區場館建設工作的重要原則。”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趙北亭說,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作于2015年開始,2021年6月完成,成為北京冬奧會建設周期最長的一項工程,其難度不亞于新建場館工程。
在植物保護方面,場館建設堅持以“避讓”為第一原則。建設者對賽區內一草一木十分愛惜,能避則避、能讓則讓,盡量就地保護原生樹木。比如,在索道設計上就避讓了天然次生林;對于確實無法避讓的,采取近地保護或遷地保護措施。場館周邊植被則恢復采用鄉土物種或當地成功引種馴化的植物物種。
“目前,延慶賽區216萬平方米的生態修復全部完成,原生樹木原地安家,亞高山草甸完美回歸,野生動物通道有效建立,賽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延慶區區長于波說,延慶區建成冬奧會遷地保護基地近300畝和占地面積480畝的冬奧森林公園,遷地移植喬木2.4萬株,成活率達90.7%。
在綠色辦奧理念下,延慶區空氣質量顯著改善。2021年,延慶全區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為“冬奧藍”打下堅實底色。
互聯互通幸福城
驅車行駛在京銀路、團結路、京禮高速等通往延慶賽區的冬奧道路上,冬奧景觀移步易景,40余個冬奧景觀小品一路相伴至賽區。海陀塔塔身6條動感十足的“冰晶飄帶”,簇擁著塔頂的“奧運五環”,為最美冬奧城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把鏡頭拉遠,鳥瞰全域,延慶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同樣展現出巨大變化。一條高鐵、兩條高速、一條市郊鐵路,打破了延慶區的對外交通瓶頸。京禮高速、京張高鐵(含延慶線)建成通車,新改擴建道路25條、達130.4公里,加上通往春天的列車S2線,延慶區路網密度生態涵養區領先,使得延慶區正式進入首都半小時經濟圈、生活圈,交通實現質變。
“京禮高速開通之后,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就能從市里到達延慶城區,非常方便快捷。”從事8年中文導游工作的劉旭說。
改變的不只是交通。在北京冬奧會延慶氣象服務分中心里,競速賽道、雪車雪橇等一塊塊屏幕分別展示著賽場的風向、風速等數據。冬奧會期間,延慶賽區可以發布未來10天內的氣象預報,每小時發布氣象專報。
“延慶海陀山區氣象觀測系統的建立,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延慶區氣象局氣象臺副臺長閆宏亮介紹,小海陀山垂直落差900米,高山上的各種氣象要素變化劇烈,經過5年研究磨合,延慶區不斷積累復雜地形下的預報經驗,不僅為保障賽事組織運行打下基礎,也為“后冬奧”時期的氣象服務提供豐富成果,這將為延慶冰雪經濟發展、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延慶區市政保障能力突飛猛進地發展:陜京四線工程干線全線貫通,歷史性接入市政管道天然氣;供暖行業全部實現能源清潔化,能源結構在延慶地區發生深刻變化;電力供應能力大幅提升,既滿足冬奧會舉辦要求,又滿足延慶未來發展需求……
“冬奧會為延慶賽區周邊地區發展帶來巨大變化,更推動延慶加快建設最美冬奧城。”于波表示。
人文閃耀文明城
春節期間,延慶街頭“迎冬奧、賀新春”的喜慶場景隨處可見,一處處融合“國際范”和“中國風”的夜景裝飾點亮這里。
憑借“冬奧、世園、長城”三張金名片,延慶民宿取得長足發展。從一座青磚紅瓦的舊式民宅到以“雪板”設計作為屋頂的特色民宿,再到成片的民宿集群,延慶民宿經歷了不斷提質升級的過程。以“冬奧人家”“世園人家”“長城人家”“山水人家”四大板塊為支撐的“延慶人家”民宿星羅棋布,遍布全域。而參與冬奧、奉獻冬奧,更成為民宿主們當下最“時髦”的愿望。
“我們的民宿就在小海陀山下,好幾處民宿抬頭就能望見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道。能夠參與冬奧、服務冬奧,是我的榮幸。服務冬奧的經歷,將成為我最寶貴的經歷和美好記憶。”大隱于世民宿負責人張海超表示。
如今,作為全國文明城區的延慶,正在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典范城市,用文明鋪就最美冬奧城的底色,為冬奧會舉辦提供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城市氛圍。
延慶“環保奶奶”賀玉鳳20多年來每天堅持在媯河岸邊撿拾垃圾,風雨無阻。“別人丟掉的是垃圾,我撿起的是美德”。老人數萬次的彎腰和日復一日的堅持也在逐漸影響身邊的家人和更多“延慶鄉親”。
如今,參與冬奧、志愿冬奧、奉獻冬奧成為“延慶鄉親”志愿者的初衷和堅守,他們值守在志愿崗亭,為每一位客人提供咨詢;他們忙碌在路口、站臺,引導交通,維持秩序;他們放棄假日,走進景區協助引導人流,服務游客……志愿者的微笑,已成為延慶區一張閃亮的金色名片。不僅是志愿者,更多延慶人致力于參與冬奧、奉獻冬奧。7000余名延慶群眾在崗位上服務冬奧。
“從可持續發展情況看,延慶區高起點高標準制定了賽后利用與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及任務清單,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我們將加快建設最美冬奧城,讓冬奧會紅利最大惠及延慶人民。”于波說。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