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城市副中心舉辦“我為群眾辦實事”新聞發布會,9位發布人介紹了副中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活動。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廠通路北京、河北兩段已于12月22日同步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竣工通車,建成后將成為廊坊市大廠縣進出城市副中心的又一重要聯絡通道。一年來,全區107址學科類無證培訓機構實現“動態清零”,壓減關停有證機構71.2%。通州區為近2700戶老年人家庭安裝了“一鍵呼”終端,從去年10月至今,“一鍵呼”各項功能按鍵的服務總次數為11341次。
交通
廠通路北京、河北段已同步開工建設
交通一直是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機關黨委副書記徐俊介紹,城市副中心黨工委把“加快推進廠通路建設”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任務。
目前廊坊市大廠縣通往城市副中心僅武興路一條通道,經友誼大橋進出京。廠通路北京段規劃全長約7公里,從通州區春明路至北京市界,經潮白河跨河橋,與廠通路河北段相連,雙向四車道;同步新建跨潮白河大橋一座,橋梁全長1631.5米,雙向設六車道,為一級公路。廠通路通車后,廊坊市大廠縣到城市副中心核心區距離將縮短約4公里,為通勤人員往返京冀兩地提供更多出行選擇。
在加快推進廠通路建設過程中,發改局黨支部作為牽頭部門推動建立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工作協調機制,研究明確了廠通路建設的責任分工。工程辦臨時黨委作為工程協調部門,全力協調推進廠通路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招投標、拆改移、施工進場等工作,為廠通路實現年內開工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廠通路北京、河北兩段已于12月22日同步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竣工通車,建成后將成為廊坊市大廠縣進出城市副中心的又一重要聯絡通道。
教育
107址學科類無證培訓機構“動態清零”
作為躬耕在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工作者代表,通州區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校長孫會芹是一名有30年黨齡的老黨員。據她介紹,通州區教育系統以“雙減”工作為抓手,將其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項目。
潞河中學附屬學校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為出發點,構建“5+N”課后服務體系,調配優秀師資,通過前期調研,聚焦學生需求,設計答疑輔導。此外,為學生提供體育、藝術、科技多門類的社團活動。學校根據家長上下班時間安排延時托管,針對家長下班晚,17點半不能接走的學生,延時托管最晚到19點20分。
一年來,全區107址學科類無證培訓機構實現“動態清零”,壓減關停有證機構71.2%,在25所學校試點大數據支持作業質量提升項目,初步建成覆蓋全學科、全學段、全流程的教學資源庫。全區義務教育學校課業答疑輔導安排實現100%,開設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項目2113個。
民生
近2700戶老人家庭安裝“一鍵呼”終端
2018年5月,民政部、財政部正式確定通州區為第三批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之一。通州區民政局養老事務中心主任王東克稱,為探索出具有“副中心特色”的智慧居家養老精準化服務,通州區民政局發起“一鍵呼”服務項目。
今年5月5日晚,家住通運街道的陳阿姨剛剛睡下,患有心梗疾病的丈夫突然感覺心臟不適并暈倒。陳阿姨想到民政局給家里安裝了“一鍵呼”電話機,連忙跑到客廳電話前,按下了“急救”鍵。15分鐘后,救護車就把她丈夫送到了附近的醫院。
截至目前,通州區已為近2700戶老年人家庭安裝了“一鍵呼”終端,通過像電話座機一樣的設備,老人們享受到了及時的醫療、就餐、家政、政策咨詢等服務。從去年10月至今,“一鍵呼”各項功能按鍵的服務總次數為11341次,其中老人使用最多的親情號碼功能達2346次;其次是聯系居委會時使用,共1527次。
文旅
西集打造精品民宿示范村
曹艷紅是西集鎮沙古堆村民宿經營者。2009年,曹艷紅辭去CBD廣告公司的白領工作,回到西集鎮沙古堆村,開始了自己的返鄉創業之路。環球影城開園以來,她創辦的田里花間民宿已經成為城市副中心最炙手可熱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為了提高廚娘和保潔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我聘請希爾頓酒店的客房部經理給他們做專業培訓,讓客人住得干凈舒適,沉浸式體驗鄉村民宿生活。”曹艷紅介紹,目前村里形成了田里花間、向北、荷塘月色等一批有規模的精品民宿示范村,處在規劃建設中的民宿有16家,逐漸形成規模。
西集民宿行業探索“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引進專業公司進行設計運作,打造一批鄉村精品民宿示范村。隨著大運河北京段的全線通航,西集鎮黨委發展運河濕地西集段休閑農業線路,沿運河線重點打造田園體驗板塊、民宿板塊等。同時,西集離環球度假區較近,民宿行業提供專車接送服務,走高速10分鐘左右就能到達環球度假區停車場。今年9月,通州區公布的10家合法民宿中,西集鎮占了8家。
基層治理
楊莊街道辦好民生“微項目”
楊莊街道是城市副中心新成立的街道之一,楊莊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董彥稱,街道聚焦服務“微需求”,開展黨員“微行動”,辦好民生“微項目”,織密群眾“幸福網”。
天時名苑小區緊鄰地鐵八通線,街道成立以來,多次接到小區居民對噪音問題的訴求。董彥說,群眾牢騷話多的地方,往往是呼聲強烈、問題集中的地方。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每周到社區“報到”,向居民代表報告治理方案、最新進展,并建起微信群,敞開門歡迎群眾“挑刺兒”。
今年3月份,北京市交通委會同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地鐵公司、京投公司、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州區政府等多個單位協調推進天時名苑噪聲治理工作。10月17日,加裝隔音屏工程正式施工,12月23日已經完工。困擾居民多年的噪音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目前,街道已經推進3個老舊小區改造、5個微改造提升和9個小微項目,惠及居民1.1萬戶。
新京報記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