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新聞10月27日電 (記者 陳杭)記者從延慶區獲悉,在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中,延慶賽區新建場館最多、建設難度最大,目前各場館建設全面就緒。
延慶區委副書記張遠表示,核心區內,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全面建設完成,已通過國際體育組織考察認證具備辦賽條件;冬奧村完成建設,運行團隊已進駐。核心區外,阪泉服務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制服與注冊分中心已完成改造,冬殘奧會頒獎廣場按計劃年底運行準備就緒。
張遠稱,延慶賽區從無路、無水、無電、無通信的“四無”山區,到國際一流的奧運場館群,再到圓滿完成舉辦“十四冬”、國內車橇及高山滑雪錦標賽,成功接待國際單項組織聯合考察,順利舉辦雪車鋼架雪車國際訓練周。這一路艱辛歷程為測試賽和冬奧會正賽的舉辦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支撐。
構建“1+2+3+N”賽事交通運行指揮體系
延慶區交通局表示,延慶賽區構建了“1+2+3+N”的賽事交通運行指揮體系,即1個指揮中心、2個交通場站、3個換乘樞紐、N條保障線路。
1個指揮中心指的是冬奧交通指揮中心延慶分中心;2個場站指的是延慶公交停保中心場站和下屯換乘場站,這兩個場站的建設目前基本完成,運行管理團隊組建也已經完成。3個換乘樞紐指的是高鐵延慶站、高鐵八達嶺站和阪泉換乘樞紐,這3個換乘樞紐也已完成了管理團隊的組建和運行方案的編制。
建成“分鐘級、百米級”冬奧預報服務系統
延慶區氣象局表示,氣象部門研發了延慶賽區100米分辨率十分鐘跟進循環的產品,以及零到十二小時的天氣預報產品,模擬了近百個天氣形勢下延慶賽場三維氣象高清模擬數據集,還有冬奧中短期數據模式等產品,實現零到十天無縫隙實時預報預警,這些系統將為賽事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保障。
按照國際雪聯和北京冬奧組委要求,在賽區及周邊建有80余套自動氣象局及S波段雷達、云雷達、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等先進探測設備,基本形成了“多要素、三維立體、秒級”冬奧氣象監測網絡,加強設備監控和維護維修,可提供覆蓋賽區及周邊的天氣實時監測數據。
交通、住宿、用餐等環節閉環管理
延慶區表示,始終堅持分區住宿。不同客戶群分區住宿,嚴格管控人員交叉流動。堅持閉環管理。交通、住宿、用餐、會議、活動等所有環節實現閉環管理,保證流線不交叉。堅持常態防控??茖W規范佩戴口罩,嚴格執行測體溫、勤洗手、分餐制、清潔消毒等常態化防控措施。
此外,堅持協同高效。為住宿點位派駐服務保障團隊統籌場內場外做好住宿保障工作。堅持規范服務。建立與冬奧會籌辦相適應的高效化、規范化管理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滿足賓客需求。堅持安全有序。加強對酒店員工的安全應急培訓,定期進行應急演練,營造安全的入住環境。(完)
【編輯: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