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田晨旭 萬妍)10月14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的生態文明論壇上,北京市懷柔區獲生態環境部授牌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是繼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后,懷柔區獲得的又一項國家級殊榮。
“作為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和重要生態屏障,懷柔區始終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牢牢把握科學城建設主線、生態環境保護底線,不斷擴大生態環境容量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凸顯綠滿懷柔、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榮譽的獲得,得益于我們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以及我們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懷柔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0年懷柔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指數)78.7,全市第一,實現“六連冠”。2020年60余只白天鵝在懷過冬,7只“懷柔籍”黑天鵝在懷河出生。懷柔區分布著北京水毛茛、黑鰭鳈對水質要求高的水生生物;在神堂峪附近發現了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的優良指示物種兩種蜻蜓目昆蟲,白扇蟌和黑色蟌。
據了解,懷柔區對生態環境建設常抓不懈,始終堅持最先部署、最嚴計劃、最細措施、最強保障。除每年制定工作要點、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還建立了定期調度、通報考核、督查巡查、駐場分析、現場督辦機制,在解決突出問題上用功發力,強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著力構建大生態格局,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與此同時,懷柔區堅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夯實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深入開展“一微克”行動,首創揚塵綜合指數排名機制,在排名后6位屬地召開現場會,督促落實整改。完成了平原9個鎮鄉“一對一”精細化管控分析報告;對印刷、汽修等139家涉VOCS排放企業開展“一廠一策”評估、治理。水污染防治方面,開展了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年底前實現整治率100%;同時堅持科技賦能,利用量子點光譜傳感監測設備,搭建高密度水環境監測網絡。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強化建設用地準入關口,督促用途變更、用地性質變化等地塊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轄區內危廢固廢企業開展檢查472家次。
此外,聚焦“減污降碳”總要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懷柔區編制了“十四五”碳中和規劃,推進碳減排清單制定,探索重點區域和企業低碳示范區建設工作路徑,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實現。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56%,二氧化碳排放總量186.4萬噸,均超額完成任務。